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生火\/生活
赵老先生家吃饭的场景,不错,就是这么的震撼,每天都像下馆子包场一样,那气势,杠杠的。那今天就来说说做饭的事情吧,毕竟这么多人吃饭,总要有人做饭的吧,那时候不像现在能叫外卖,不做饭,要么真天天下馆子,要么就没饭吃,当然了,穿的破点出去要饭也可以。
可是家里这么多人,天天下馆子开销也够呛,当然了,赵老先生当时肯定不差钱,要的就是气势,可馆子也不能天天下吧,而且据我多方打探,做饭在当时还是技术活,一般人还真下不来。
为什么说做饭在当时是技术活呢,且听我娓娓道来。难的不在做饭上,而是在生火上。对喽,就是生煤球炉。煤球炉在当时的上海滩可谓居家必备,每家必备一个,大户人家至少两个,不然你根本就来不及做。炒菜、烧饭、炖汤,就一个火头,你怎么分配?先烧哪个?后做哪个?这在当时都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先说生火,这里面学问可大了,首先煤球炉和蜂窝煤就是绝配,生火就是点蜂窝煤,可你怎么点?打火机?对不起,当时没有。当时只有自来火,以前称(洋火),洋鬼子那里传来的东西。自来火硬刚蜂窝煤?no,no,no,就牙签上面这点小火苗根本就点不着。所以,生火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先拿废纸团成团,上面再铺一些小树枝或者小木棍或者刨花,这些易燃的,再放上大木块,接着先点燃废纸,然后引燃小树枝或小木块,再烧到大木块,接着,给我扇,使劲扇,家里孩子多的轮流给我扇,扇的你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都是家常便饭。火旺了,才能放蜂窝煤。当时一到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扇风点火,这场景,你们可能无法想象,现在的什么空气污染、什么pm2.5,搁在当时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分分钟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这里啰嗦一句,为了完整还原当时的历史原貌和对历史的敬畏,以上步骤我是请教了一位生于解放后的老同志,虽说和赵老先生相差了几十年,但煤球炉还是那个煤球炉,蜂窝煤也还是那个蜂窝煤,技术动作应该不会相差很多。唯一可能有区别的是第一到工序,老同志当时用的是废纸(旧课本、看过的报纸之类的)。老同志还语重心长的表示:“废纸、木条在当时都是要买的。当时的马路干可干净了,废纸、树枝,你捡都捡不到,家家户户要做饭,都轮不到你捡。所以我推测,点火的第一道工序废纸,估计在赵老先生那时候可能是其他的易燃物品,比如说刨花,家具行除了家具,多的就是刨花和边角料,那生火肯定不成问题。
特此说明。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