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前高中时代 第四章 最美夕照 唏嘘晚景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卷 前高中时代 第四章 最美夕照 唏嘘晚景 (1 / 3)
        尽管上网的痴迷在前期影响了我的成绩,还好在刘老师和彭贺的帮助下我及时的悬崖勒马,将心思收到了学习上。高中的课真要是学起来也蛮有意思的,拿生物来说尽管生物课让吴建义同志上的一点波澜都没有。开始的时候我对于遗传学还是很感兴趣的。整天的也想着被显性基因或者隐性基因控制后的性状会有什么不同。然后就考虑以后生孩子如果遗传了我会长成什么样,要是遗传孩子妈妈会长成什么样等等。想到孩子妈就会稍微脸红的环顾一下班里的女生,挑三拣四的YY一番,谁白给我当媳妇我也不要云云。化学课就印象颇少了,不知道是我天生不善于学理科还是怎么的,我初中化学的好成绩在开学一个月就被打回了原形。终于在某一次那个酷酷的化学老师上我上去配平一个化学方程式,我在讲台上屹立不动就是不知道该填什么的时候,我彻底的放弃了学习化学。而物理在高中两年我就记住了一个单位叫摩尔。当时觉得这个单位起的相当牛掰,而我第一次听到之后误以为是“木耳”。当时还想着是不是刘老师普通话不标准导致的。翻到书上一看原来是摩尔。到现在我都没搞明白这个单位到底是长度单户还是质量单位还是什么的。只知道后来分过科之后,彭贺经常在我面前提到这个单位,这也是我印象这么深的原因。这三门课在得到班主任特许之后都变成可我看书的时间,为我的积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除了这三门课之外,还有一门课我比较胃疼。英语课在万巧玲走了之后换成了闫怀玉。因为我是他招进来的,所以他对我还是很上心的。为了提高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不但让我当了英语课代表还经常给我补课。不记得是哪一次了,我完形填空二十个空错了十七个。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开始很耐心的给我讲解。但随着我的回答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因为他终于知道我的英语是从根上开始坏的,不是有耐心和爱心就能在短时间内就补上来的。于是在他不在乎我不在意的默契下,英语补习也就不了了之了。以至于我有可能是中国教学课程引入英语有史以来英语成绩最差的英语课代表。话说回来了,我自己一直都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就是学不好这个英语。你要说我不努力吧,我有段时间也非常刻苦的学过。英语单词不说记得五千,三千总是没问题的。你说是方法不对吧,李阳的疯狂英语成就了那么多人怎么到握着就不行了呢。你要说是老师不行吧。从初中开始算起到大学于群周、于锋周、张献真、张海军、万巧玲、闫怀玉、毛莉、方俊、杨梅这么多老师不可能水平都不行啊。大学的杨梅老师还是个副教授呢,上课也很幽默风趣,还是学不会。这都快成了千古谜团了,也不知道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伤脑筋。有机会得好好的给彭贺探讨一下。学了二十年英语,就认识一堆英语单词,整句的话也就初一学的那些问好啊问名字什么的。别说给别人英语交流了,点个菜估计都困难。大小数百场英语考试,最高的一回是06年高考。150分的卷子考了49分。说了都有点胃疼。现在看看有浪费在学英语的那些时间多看几本书也是好的。追悔莫及啊。

        余下的课我都特别喜欢了。政治因为在初中是杨爱峰教的,善于背诵的好习惯还在。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说实话高中的那个老太太教的政治我还真没怎么学过,都是靠自己早上背背就行了。再加上经常会有一些时政分析题我还是蛮喜欢的。所以我的政治成绩算是比较优秀的。而历史就更不在话下了,本就喜欢看书。而历史书上这事件那事件的都让人遐想无限,而历史需要背的东西又不是很多,随便学一下中等成绩还是能保证的。何况我当时学习还是很有方法的。根据自己看书的习惯,能瞬间从一段话中找到关键词。不仅简单更让人记得很深刻,所以到现在《中英南京条约》的四条内容我都是脱口而出:割地、赔款、开五口、协议关税。估计记一辈子都不会忘。地理课也不再像陈福群教的时候那样一窍不通。反而因为何付冰的缘故越来越喜欢地理。刚开始他带着尾音说地球~月球~,感觉很好笑。后来觉得地理研究一下还是很不错的。再加上后来地理老师换成了高雪,我学的更好了。在高三后半学期有一些关于月相和自转、公转的题,高雪不会的时候都会在下课问我。这也让我们之间的关系超出了普通的师生关系,这个留待以后详述。政治历史地理三门课加一起叫文科综合,后来我又总结出一套方法学起来更是轻松。所以我的这三门课一直都还不错。

        高一的数学应该是我学的最认真而且是最心甘情愿的。因为李枫确实是一个好的老师人长得帅课教的好,关键是一个数学老师黑板板书字写的还特别好。而且他的经历也相当的引人注意,高考数学147分。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直接到银行系统上班,最后因为挪用公款被迫辞职,从山东来到安徽当了个小小的数学老师。所以我们当时都是抱着崇拜的心理去学习的,觉得能在他面前或者是他的课堂上被提问一次表现一下都是不小的荣幸。是以当时整个一四班学习数学的风气都很好。最出风头的就是闵彦铭,他是数学课代表,数学成绩不错。李枫上课提问的第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说:“课代表回答。”为了当好这个课代表,闵彦铭也很努力的学习数学,当然事实证明他也很称职。李枫上课还有一个经典的口头禅就是:“你们不用预习,我来预习就行了。”这是他怕我们预习错了之后形成思维定式,更难改正。我给他的交集还有几件事,后面说到再细说。在这么一个老师的影响下,数学想不好都难。那段时间也是我第一次觉得学习好了是一件很有底气的事情。如果不是高二换了赵维新当数学老师,而且开学第一周就把我的数学课代表直接给我换掉了。我觉得我的数学成绩会更好。

        语文课自然是不用说了。班里面基本没有人能出我之右。所以已经八十高龄的语文老师王新启对我那真是厚爱有嘉。但凡有什么语文活动什么都是我唱主角。代表事件是某一天学到了老舍先生的《茶馆》这篇文章,要分角色朗读。他连征求意见都没征求直接就说:“徐德地,你演王利发,要读出感情,我看好你。”然后其他角色都是同学们自己举手定的,时间太久了记不得了。只知道王锋当时饰演里面买媳妇的大兵。之所以记住的原因是那个大兵哥就四句台词,一句是:“diao”,第二句是:“diao,谁要钞票要现大洋。”第三句是:“diao,揍他个小舅子。”第四句:“diao。”由于王老师要求真实场景还原,所以王锋同学读这四句的时候都是直接念的。只不过因为太害羞的缘故,没有一点感情在里面,听的老王只摇头。即便是直接念出来,因为这个字过于露骨,也让全班男生哄堂大笑,女生个个脸带羞红了。其他角色都有人举手申请,就是王利发的妻子王淑芬一角到最后都没人愿意演。因为演这个角色就意味着在戏里和我是名副其实的两口子,女生们还都是很不好意思的。实在没办法老王也只能点名了,于是语文成绩很好的华桂芝便成了王淑芳。表演开始之后,我果然没有让老王失望,利用语气动作表情把一个商人的左右逢源刻画的惟妙惟肖。而华桂芝在我喊她“栓子的妈”的时候明显的脸红不少,接下来她的台词读的都不是很顺畅。好在她的语文成绩真的不错,还是很好的把这个角色演完了。老王对我们的演出很是满意,尤其对于我更是不吝华美之词的又大肆夸奖了一番。但是这件事的后续就是班里的男生多了一句口头禅:“diao”,尤其以王锋说的最具神韵,看起来是绝对在课堂上没发挥好,后来又勤加练习了。另外一个就是偶尔也会有人拿这件事给华桂芝和我开玩笑。和她要好的女同学看到我进教室就对华桂芝说:“你老公-----王利发来了。”每当此时华桂芝便会佯装生气打那些说话的女生,然后会装作无意的看我一眼,那眼神,无限娇羞。可惜当时我曾经沧海也心有所属,对这些有感觉却没欲望。不然说不定也会成就一番佳话。后来知道她过得也很好,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感谢他给我一个不一样的经历。

        还有一件事是学校要准备元旦联欢晚会。学校策划组负责人彭老师要找两个人说相声,还得打着快板伴奏。因为台词比较长,他就找到了高一的语文组让各个语文老师推荐几个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说是这样背的更快一点。于是老王就极力举荐了我,并告诉彭老师说我不但语言能力强,写作能力也很强。可以让我参与修改一下稿子。彭老师果断的录取了我,并真的让我参与了稿子的修改。然后又给我找了个搭档——我的室友加同班同学李康。彭老师的意思是我们两个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看上去都有喜感。再加上我们的表演一定能震惊全校的。他找班主任刘青苗给我们两个请了假,让我们去学校外面背台词练快板。当时的天已经很冷了,我和李康到学校外面的荒地里噼里啪啦的打快板,路过的人还以为闹鬼了呢。后来我们实在冻的受不了了就钻到了人家种菜的大棚里去练了。终于在某一天晚上被人家逮到了,还好在得知我们是学校学生排练后也没怎么为难我们。况且李康的家在就是附近庄上的,提个名字也能套个近乎什么的。

        说说李康。李康在班级里基本上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的存在。但是在我们205宿舍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长得一脸佛相,我给他起的名字叫佛爷。某一天上学的时候我在路上遇见他,打个招呼之后他突然一脸悲戚语带哽咽的说:“德哥,我们家的面包机着火了。”看着他伤心的样子我虽然不怎么会安慰人,还是很真诚的劝他半天。心想,李康这么腼腆,又不太爱说话得好好疏导一下,别出什么事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担心以后吃不上他家的面包了。后来熟悉了之后我才发现我的担心有多么的多余,他根本不是腼腆型而是名副其实的闷骚型。哪个嘴也不是不会说,而是和我们不太熟不好意思攻击我们罢了。等后来我们混的熟了之后,宿舍里别管是谁有个风吹草动,出个什么事情,他都会还不犹豫的起哄、架秧子、撩边风、敲砖钉。那说起风凉话更是幽默与才华并存,一本正经的胡扯,整个205没有一个人是对手。他最擅长的手段是欲扬先抑,捧中带套。前半句听得你美滋滋,后半句恨的你牙痒痒。宿舍里几乎都被他调侃过,他终于也成功的赢得一个新外号:“舔舔。”这个口味略重的外号应该不是我起的,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应该是李永岗的杰作但是后来找彭贺确认了一下这个名字是刘金凯起的。因为刘金凯也是吃一个豆屙两个的主。因为那个时候,他最喜欢和李康互撕。经常冷不丁的就说:“舔王,来舔一下给你一美元。”李康当然也不甘示弱立刻就回怼:“你个美金舔王,舔的我好舒服。”这也是刘金凯外号“老美”的由来,这一叫竟然叫了将近二十年,以至于我有时候都想不起他的真名叫什么了。由于一个宿舍里都用这个字来互相调侃,后来“舔”这个词就直接取超前夸张的修辞手法演变成“别舔,胖(pang一声)呼嘞”来鄙视那些想要阿谀奉承的不良风气。再后来直接省略成一个带有戏谑语气的:“别(砀山音bai)!”,配上说话者的表情,那将对方一副谄媚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基本上白天我都不参与他们的这些活动,因为我白天绝大多数都是在教室里看书。晚上才是我的主场。每日的卧谈会都是我的单口相声专场。而作为一个老司机,我每日主讲的内容都是为了给这群青涩的男孩进行青春期生理普及,所以我选择的都是国学经典名篇。比如《笑林广记》《**》等等,讲到精彩之处整个宿舍里面鸦雀无声。虽然关着灯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估计也都一脸向往,双眼迷离。事情的高潮在某一个冬天的晚上,因为天气冷的缘故,我们都会两两合床取暖。翟校友和李康一个床,睡的一直都很和谐。那天晚上我一如既往的开始了小广播,讲了一个女主角诱惑小男孩的故事。我讲的绘声绘色,他们听的屏息凝神,整个宿舍只是回荡着我略带磁性的嗓音。当我讲到:“那个女孩开始一件一件的解开衣服,月白色的外套被她随手丢在了沙发上,然后开始慢慢的脱毛衣、、、、、、”突然被翟校友一声响亮的叫声打断了:“我擦,李康你竟然硬了!”接下开李康开始辩解,然后我们一边笑着李康一边嫌弃讽刺着翟校友睡觉晚上睡觉不安全了。宿舍里响起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笑声。这件事也被我们说了很多年。

        还有一件事是某一天我们去蚌埠安徽财经大学找王笑玩。大家吃饱喝足了走在马路上聊天。走到人群密集处,李康突然紧走两步赶上我,然后目录凶光表情狰狞的说:“不要想着逃跑,这两天你要是再不发展个下线,回去有你受的。”结合当时的情景,我走在最前边后边四个人再加上他的一番话,妥妥的一副传销组织带领新入会的会员实地考察并提出要求的场景。于是周围的人瞬间向我们投来了厌恶、嫌弃又敬而远之的目光。也就是那时候不是严打,不然我们兄弟五个说不定晚上都得到派出所喝茶。可惜我们元旦表演的时候他的幽默细胞还没有完全开发,所以我们当时发挥的并不好。

        我们大约练了一个星期元旦晚会开始了。李康我是不知道,但我确实是第一次上台当着几千口子演出。虽然三年级颁奖典礼也算是大场面,但那只是领奖兴奋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紧张。所以那天我无比的紧张,一边欣赏着其他班的节目一边默默背诵着台词。印象很深刻有个女生唱的《挥动翅膀的女孩》相当好听,还有一个就是四个女生一起唱的《再见中国海》也很不错。这两首歌我都听到现在也没删,你说不是因为情怀谁都有点不信。到我们上场了,刘青苗带领一四班的学生给我们鼓掌加油。谁知道我还真不是一般的挫,听到如此热烈的掌声反而更加紧张,才第三句我就忘词了。好在手里还有个快板在那机械的打着,脑子里面一片空白。李康看出我已经忘词了,马上展示了强大的应变能力和控场能力,一边故意把快板打的啪啪响,一边给我小声提示了一下,我突然就不紧张了,于是演出顺畅无比。时过境迁台词记不太清了,因为有我参与编写的也能记起来一些,写出来是那么个意思。

        地:打竹板,叮当响,元旦佳节我来唱。

        康:打竹板,响叮当,元旦佳节聚一堂。

        地:哟呵,闹事的来了。有本事比一比。

        康:比比就比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