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节
暂时没有了内忧外患,孙权也要放松一下了,娱乐娱乐,发展一下个人爱好。孙权的个人爱好是什么呢?就是射猎,确切点说是射虎。这里说的射虎不是猜灯谜,而是猎杀老虎,是如假包换、货真价实的野生老虎。建安二十三年,孙权在猎虎时出了意外。一只猛虎在围追堵截下不但没有仓皇逃窜,反倒发起反击,直扑孙权,“虎突前攀持马鞍”,孙权所乘的马“为虎所伤”,情形十分危急。由于事发突然,侍从们还没反应过来。老虎能伤到孙权的座马,应该说距离孙权近在咫尺,此时弓箭已经用不上了,孙权抽出手戟与猛虎周旋。最先明白过来的是常从张世,他怕伤到孙权不敢放箭,操起一只长戈,抢步上前。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制服了这只猛虎。苏东坡先生的名篇《江神子猎词》中有一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说得就是这件事。

古人不似今人这般文弱,当时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所以对体能的要求要比现在高得多。那时又没有健身房,更重要的是没有健身的意识,很多贵族把骑马射猎看作是消遣和社交活动,甚至是政治活动。比如古代的天子要定时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以此来“讲武”。但这种围猎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会在事先把围场中的猛兽赶跑,只留下那些温顺的动物,让射猎者高高兴兴、安安全全地打猎。孙权喜欢猎虎纯粹是个人爱好,他追求的是那份刺激。越刺激越过瘾,越紧张越高兴。张昭觉得这样太危险,为此曾劝过孙权,他说你如果出了意外,让江东人民依靠谁?孙权也承认张昭说得对,但他又说“然犹不能自已”,就是说我控制不住自己。不过此后孙权也有所收敛,不是不射猎了,而是造了一辆“射虎车”,每次射猎时孙权站在车里左右开弓,既过瘾又安全。不过有的时候还会有“逸群之兽”进犯到车前,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孙权就会“手击以为乐”。不但“手击”,还击得很高兴。张昭知道后又屡次相劝,孙权听了就是笑笑,也不争辩,事后依然我行我素,搞得张昭也没办法。孙权的这种行为说穿了就是一个“轻”字,陈寿评价孙坚“轻佻果躁”,看来这个性格特点又遗传到了孙权身上。

冷兵器时代的打猎是一项危险的活动。《史记李广传》记载,西汉名将、以善射著称的“飞将军”李广非常喜欢打猎,尤其喜欢猎虎。每到一地,听说那里有虎患,必然要去猎杀。以李广之善射,还多次被猛兽所伤,更何况孙权呢?难怪张昭放心不下,屡次进谏。

说到孙权的“轻”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还记得“谷利”这个人,在演义第六十七回,张辽威震逍遥津那一段,孙权被困小师桥时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江表传》记载,此役之后谷利被封为都亭侯。而且他当时不是演义里说的那样是个牙将,而是一名跟随在孙权身边的“给使”。经过这件事后他日渐受到重用,不但被封侯,还得到孙权的信任和喜爱,孙权甚至称他为“阿利”。有一次孙权造了一艘新船,又大又豪华,取名为“长安”。新船刚造好,孙权就亲自登船进行试航。刚下水没多久,江面上就刮起了大风。于是谷利就命令船工就近靠岸,准备停靠到樊口。可是孙权不同意,他让船工继续向前航行,借机检验一下新船的性能。谷利一听,二话没说,拔出佩刀,对船工喝道:“不取樊口者,斩!”谷利作为孙权身边的给使能够随身带刀,可见孙权对他也不是一般的信任。

通过这种方法,谷利硬是让大船就近靠在了樊口。船刚一靠岸,本来就很大的风又突然变得更猛烈了,江面上已经不可能行船了。孙权算是躲过一劫,他当然明白谷利的用意,可嘴上不肯服输,还在和谷利调侃:“阿利畏水,何怯也!”谷利可没心思和他开玩笑,他跪倒说道,“大王万乘之主,轻于不测之渊,戏于猛浪之中”,如果有什么意外,“奈社稷何”?孙权其实也知道谷利是为自己好,听了他的话很受感动。从此以后更加“贵重”他了,还把称呼也改了,不叫他“阿利”了,改称为一个字——“谷”。看来孙权还是能够听进别人的意见的,只不过要他一下子改掉“轻”这个毛病,还真难以做到。

随之而来的建安二十四年是风云突变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每一件都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但历史有它自己的选择,它在众多可能性里选择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向。这一年关羽攻襄阳,围曹仁,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魏境内的一些地方“群盗”配合关羽作乱,为其内应,甚至接受了关羽封的官职。这时的关羽气势如虹,难拂其锋,大有一举荡平中原之势,曹操甚至想要迁都以避其锋芒。就在这时,曹操两年前与孙权“修好”这步棋发挥了作用。

《三国志吴孙权传》记载,此时孙权一是“内惮羽”,二是“外欲以为己功”,就是说孙权既不愿意关羽势力太大,又想把击败关羽的功劳记在自己的身上。在这样的心态下,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乞以讨羽自效”,看来孙权袭关羽不是在曹操的唆使下,而是自发地、主动地要求这样做。

曹操正值焦头烂额之际,突逢天上掉下如此大的馅饼哪有不要的道理?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让人不远千里把孙权的信送到前线苦苦支撑的曹仁手中,并让曹仁把信用箭射到关羽大营中,以瓦解军心,也希望关羽得知消息后能立刻回兵和孙权拼命,这是个一箭双雕的办法。

关羽看到信后“犹豫不能去”,毕竟这一消息是敌人主动送来的,真实性难以确定,关羽“犹豫”也很正常,但正是这一犹豫使他错失良机。随即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公安守将傅士仁、南郡太守糜芳相继投降,关羽兵败,随即被杀。

这一战其实有很多可能性。比如,如果傅士仁、糜芳不投降,即使荆州失守,凭借公安、南郡的地势和兵力,关羽即使兵败也可以退回蜀中或者据守待援,总不至于被杀;还有关羽攻樊城时,大水围困樊城,只差几块板子的高度就越过城墙,水淹全城了,当时如果曹仁弃守樊城或者关羽攻入樊城,那么即使荆州失守关羽也不会败,可曹仁不愧魏之名将,曹操的心腹,他硬是撑下来了。樊城得守,不但保住了曹魏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更是让关羽前进无路。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没有如果,不过客观地说,关羽战败主要责任不在他,而在蜀汉的决策层,关于这一战会在介绍关羽时详细介绍。

孙权终于收回了荆州,这片在赤壁之战后就归于他的土地终于被他真正踩在脚下了。整整十年了!这期间为赤壁之战击败曹军立下首功,风流倜傥的周公瑾,极力促成孙刘联盟,远见卓识的仁厚长者鲁子敬都已经先后谢世,不知道孙权站在高高的城头上会不会想起他们,会不会为已经破裂的孙刘联盟感到惋惜。

当年荆州大疫,孙权下令免除荆州的赋税,百忙之中还不忘把被他俘虏的前庐江太守朱光送回曹魏(庐江太守真不是个好差事)。曹操也厚赏了孙权,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请注意,在曹操当政时对孙权的封赏最高就是个侯爵,这说明曹操还是很注意对孙权的控制。无论你多么英明神武,以一个侯爵的影响力毕竟有限,这也是曹操防止孙权做大的一个手段。《魏略》说,孙权给曹操写信劝进,并在信中自称“臣”。曹操看了信说:“是儿欲踞我着炉火上邪?!”看来曹操认为孙权此举没安好心,但项飞认为孙权的本意不是这样。孙权夺取荆州,袭杀关羽,他肯定会料到刘备必然来报复,所以他趁此机会极力结好曹操,以为强援。而且以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和长江天险,无论谁称帝都不会对他的利益造成实质上的威胁。所以孙权上书劝进只是他讨好曹操的举动,没有其他用意。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