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章 执笔人自序 (1 / 3)
我不知道该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下这篇自序,但隐约听见远处钟塔已经鸣响了第三次。假使我再不动笔,明天便来不及赶到下一个镇子,只怕得露宿荒野了。
能够熟练运用永恒魔法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而这么一件了不起的事只用来知晓当时的确切时间更是过于奢侈。在这个世界上,普罗大众能借以计时的仍旧是用机械驱动的钟塔。这门手艺在最近的几百年中毫无长进,精准度上来说虽然差强人意,但动辄几千斤的重量和房屋一般的体积限制了它的普及。若是在那些繁华的都市之中,当然随处可见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些偏远的郊野,有时候一个村子,甚至数个村落之中才能立起一座钟塔。相隔那么远,即便是在最晴朗的白天想要看清表盘上的指针也是不可能的,唯有依靠声音,才能知道时刻。
方才的那声钟响,极悠长,没有任何起伏,代表着夜中,如今已然是新的一天。
而我身在联邦明城领东南某个小镇的旅馆之中,距离我此行的目的地有万里,距离我的故乡大约也有万里。我此行已经结束,正在返回故乡的路上。历时一年零八个月,而我几乎一无所获。
我并不是联邦人。我出生在帝国南羽定牧行省垂水城,那是一座滨海的小城,毫无名气,但隔着兰静江相对的那座城市叫做宣华城,那是帝国有数的大城之一,也是帝国第二大的港口城市。
帝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沉银城在东翎,与皇都隔着吉华江相望,但沉银城来往的船只几乎都来自帝国内部,将沿海的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往皇都。而来往于宣华城的船只,十艘里倒有三四艘来自联邦。帝国与联邦在这片大陆上并立,已然有两千五百年,两国之间从来都是敌对的。帝国西翎与联邦明城领之间有上千里的边境线,而这条边境线上向来只有战争,没有和平。它们存在了多少年,战争便延续了多少年。虽然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打,在某些时候也会有相对和平的时期,但打了这么多年,国仇私恨纠缠在一起早就已经分不清楚,维持表面上的平静已然是不易,让两方有别的往来更不可能。然而作为这片大陆上仅有的两个国家,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是这个世界上仅有的能互相往来的两个国家,边境上的血仇不能阻挡商贾逐利的脚步。帝国与联邦之间的贸易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士兵在边境上打生打死是当权者该关心的事,商人只关心自己赚了多少钱。
宣华城有更优良的港湾,更便利的交通,从联邦驶来的商船一艘接着一艘,满载着联邦的特产而来,又满载着帝国的特产而去。但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两艘船选择停泊在我的故乡垂水城。这里虽然很小,也没有什么稀罕的物产,但总归有能供那些不算太大的船只停泊的码头,有一两间能让那些在海上漂泊数月的水手消遣的酒馆。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常常跑到码头上去,看那些水手吆喝着号子拉起船帆,把木板架在码头与船之间,赤着一双大脚板从船上走下来。当他们从我身旁经过的时候,我甚至能从他们说话的声音之中闻到腥咸海风的味道。这些联邦人的外貌与本地人根本没有差别,口音虽然有些古怪,却并不会影响到交流。
帝国常用的儿童启蒙读本之中,常常会把联邦人刻画成彻彻底底的反面人物,他们大多狡猾,阴险,坏事做尽,用各种各样的诡计妄图谋害帝国人,但同时还非常愚蠢,以便于作为正面人物的帝国人最后能够反败为胜。这样的教育在别的地方收效如何我并不清楚,但在我的故乡明显是不成功的,因为我们常常能见到真正的联邦人。不同于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习惯性蜷缩着身体,贼眉鼠眼四下张望,踮起脚尖走路,反而很和善,很多时候比本地人更加和善。当我长大一些我能明白,这些所谓的和善未必是真实的,只是人处在敌意环伺的陌生环境之中时的本能反应,但这同样让我明白,所谓联邦人,亦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与帝国人并无两样。
大约就是书中所描述的联邦人,和我真实见到的联邦人之间的反差,让我自小便对联邦产生了兴趣。城中有一座不大的图书馆,那里一度是我最喜欢的地方,隔三差五我会去那里,一呆就是一整个下午。其实馆中有关联邦的书籍并不多,而且大多也是站在帝国立场上,对联邦各个方面进行批判。但这样的书看多了,我反而愈加好奇,若联邦真如书中描述的那般一无是处,它该在草创之初便坍塌灭亡了,又凭什么能与帝国并立在世上两千余年?
等我长大一些,因为家境还算殷实,得到了一个到皇都求学的机会。皇都最有名的学院自然是皇都魔法,但很可惜我对于魔法一窍不通,也早断了投身神廷的想法,所以我选择了一所普通的学院主修历史。皇都的国立大图书馆据说是帝国藏书数量和种类都居于第二位的图书馆,但这座图书馆设在内城,虽然对像我这样的求学者开放,可内城城门却不是那么容易进去的。每周我都需要花两天时间申请进入内城的许可,耐心再等待两天之后才可能拿到这份许可,而这份许可在下一周之前便会失效。这样,每周我只有三天的时间,有机会进入内城,去到国立大图书馆看书。这份许可只允许我在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之间在内城之中逗留,若是在这段时间之外还在内城之中的话,被皇都羽翎卫发现了下场会很凄惨。国立大图书馆离城门很远,而像我这般身份的人进入内城之后只能步行,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是四个小时,也便是说,我每天能用来读书的时间不过是四个小时。
所以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当我刚到皇都的时候,一班同学常常结伴去国立大图书馆,而等到来年春天,就只剩下寥寥几人,再过了几个月,便只剩下我自己了。
麻烦,确实很麻烦,其实我也不止一次扪心自问,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必要?我不知道答案,我只是在坚持而已。
国立大图书馆里藏书果然不是垂水城里那种小图书馆里能比的。这里的书种类更多,对联邦的描述更详细,虽然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刻意贬低的色彩,总归还是能大体拼凑出一个客观的全貌。就这样,我在皇都翻了三年的书,在学院里取得了一个不上不下的成绩,而后回到了家乡。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萌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
帝国立国两千五百年,若说要选出一个最伟大的人物,相信大多数人心里完全没有答案。这当然与皇都海面上那座神秘的城市以及城中更加神秘的人们有关,同样也因为帝国政局一直以来大体平稳,没有盛时,没有衰时,自然也没有由盛而衰,由衰复盛。人说时势才能创造英雄,而帝国一直缺乏创造英雄的时势,这也使得历史上很多人物似乎很伟大,似乎却又不够伟大。但同样的问题如果将帝国换成联邦,则几乎所有人都会给出一个确定而且相同的答案:
首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