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东北大秧歌(中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 东北大秧歌(中篇)
  接上篇

  秧歌队从组建到演练,其过程很复杂的,喇叭匠要练嗓子检查喇叭嘴的好坏,敲大鼓的也提前抡起两个鼓锤先给打鼓开开声,秧歌队的组织者相当于一个组织的头头戴上那压箱底一年之久像“地主帽”一样的帽子,背上了那个帆布兜,将自己最体面的一套衣服穿在身,脸上的面部表情更是像特殊训练过一样的谦卑,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准备着正式带着秧歌队员们正式的踏上“全县境内的巡演赚赏钱”战场前的演练。

  而这个时候秧歌队员们正在分头饰,衣裳,扇子,还有系在腰上的绸子,还有手绢,而在这个时候只不过是村子里面的一个小小的秧歌队阶级的等级制度便开始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打头的婶子头饰很霸气像凤冠一样,珠钗翎羽,摇摇坠坠,珠光宝气仿佛在那个穷困的年代,给这个秧歌队打头的婶子提供了一次母仪天下的华贵。只要参加秧歌队的人都能借此机会,好好的美一回。

  其他的普通秧歌队成员的头饰则就是几朵簪花配着几颗假珍珠,若不是用那红纸涂抹红的大红唇和大红腮帮子加持,这样的星星零零的簪花,真是显得很是单薄至极。

  每当发完扭秧歌的“珠钗凤毛翎羽”村子里秧歌队中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回家就有的忙了,因为秧歌队的头头,从来都是买的是“零件”最后成品都要自己亲自用纸壳子剪成“饰冠”的形状,然后将那些珠子啊,羽毛啊,蝴蝶啊,金色的亮片啊,一针一线的自己缝补上去,有的时候秧歌队的组织者有可能为了抠门省钱,发放的头饰装饰品不能完全缝补满,一些秧歌队队员则会在家里找些好看的头花了发卡了等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后还要在两侧栓绳,好能系在脑袋上才算结束,就连秧歌队里面打头的婶婶那顶“凤冠”也不能免俗,也要她这个“c位”亲力亲为。

  那时的秧歌队除去“乐队”敲大鼓的,推鼓车的,外加两个喇叭匠。两个打chua(读三声,我实在不知道那个乐器的字怎么写还好有拼音哈哈)纯扭大秧歌的人员大概有十五个之多,多数都是中年妇女,有的时候东家感觉队伍太过单薄,又再找不到人来扭,便有了我们这群文艺爱好者的半大丫头,半大小子的在秧歌队后面打狼充数。

  我们可是为了赚钱的,和那群婶子们还有东家是一样的觉悟的,毕竟在那个年三十刚过,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这十五天,在那个天寒地冻每天坐着半截子车的露天车斗里,穿上好几层军大衣破棉袄一大群人很是和谐的坐在那铁都冻得嘎巴脆的车斗里鳞次栉比排列着,就好像是电影里拉着一群要去救灾的士兵一样的样子,头上蒙着带补丁的大棉被来抵御走村串户的严寒。

  秧歌岁月里,为了碎银几两我们这群孩子还是很不亦乐乎的,哪怕就这样起早爬半夜的四处跟着大人秧歌队扭一天秧歌只有十块钱最多不超过十五的“工资”,那个时候我们这群孩子也会感觉好像给了好多钱的似的,当然本来想着靠正月里跟着秧歌队赚点碎银能够买点男孩子都喜欢的炮仗,买放在嘴里嘎巴嘎巴直跳的跳跳糖的,可是每每钱在兜里还没捂热乎就被家长缴获了,就像压岁钱一样的酷刑,每个孩子应该都懂哈哈。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