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炭的日子 (3 / 12)
当我到达工作地点小楼下面时,立刻感到衣服里被吹透了,后背凉嗖嗖的。我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环境:这里是负700米水平东大巷的尽头,在大巷的尽头往后3米处,有一条横向的联络巷道,该巷道约30米长,将负700米水平大巷与上山皮带机道连通。在联络巷内安装了一部由桥式转载机改装的刮板运输机。运输机的机头搭在前方皮带机尾的上方,运输机的机尾在小楼的下方。小楼的楼嘴,位于负700米水平大巷的中线与联络巷的中线交叉处。联络巷高2米、宽3米,断面6平方米。是使用工字钢扶梯形棚子支护的。负700米水平大巷为拱形断面、锚喷支护,断面12平方米。
矿井采用负压通风方式,由风井上口的大功率抽风机,把井下的贬风流抽出地面。地面的新鲜风流通过主井、副井吸入井下。张庄煤矿除了有主井、副井外,还有一个新混合井(主井、副井设置在同一个井筒内)。老井的深度至负300米水平,新井的深度至负700米水平。新大井还没有安装正式的提升设备,只有简易罐笼供建井处的人员使用。
负700米水平大巷分为东大巷和西大巷,东大巷长约5000米,西大巷长约2000米。新大井和负700米水平大巷都只能作为主进风道使用。
负700米水平东大巷,肩负着东翼负800米水平至负520米水平之间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头的进风任务,风量比较大。
由于大巷的断面大,风速就不是很大。当风流拐弯进入联络巷时,通风断面由12平方米,变成6平方米,风速提高了一倍。
井下的风流跟地面的风流不一样,地面的风流一阵一阵的,风向也不定。井下的风流,无论大小冷暖,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不断地吹,这就是小楼下面,感到冷的原因。
我第一次进入联络巷时,没有防备,头上的安全帽一下子被风刮掉了。所以,在小楼下放炭时,必须把安全帽上的带子系好。
走钩的信号铃响了,前方传来了皮带运输机启动的声音,小楼下的刮板运输机紧跟着开起来。我掀起闸把,张开了楼嘴,小楼里的煤炭呼呼地泻了下来,像一条粗壮的黑龙顺着刮板运输机机槽向前冲去。
放炭的工作不需要多少技术,只要运输机开起来,掀起闸把,张开楼嘴,把煤炭放下来运走就行。如果有大块的矸石或炭,卡住楼嘴,放不下来,就抬高闸把,张大楼嘴,直至把大块矸石或炭放下来。当大块矸石或炭放下来后,楼内放下来的炭量增多,就要及时压下闸把,收缩楼嘴,使小楼内放下来的炭量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确保运输机能开得动。在正常走钩的情况下,我就是站在小楼下、风口中,手扶闸把不断重复着掀起与压下的动作。
这个小楼是千吨大仓,轻易不会放空的。正常情况下,我捞不到休息。倒不是累,而是太冷,冷得我受不了。我只好手握闸把,一边操作,一边蹦跳。我想,如果把小楼内的炭放空,我就能躲到大巷的端头距联络巷3米的独头洞内,那里面不是风口,会暖和一些。于是,我就稍稍抬高了闸把,小楼内的煤炭就放得快一些。力求控制在运输机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放得快,争取早点放空小楼,我可以获得避风的机会。
我加快了放炭的速度,并没有把小楼放空,倒是把前方的小楼灌满了。可喜的是,我同样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我迅速跑到独头洞内的最里头,顿时感觉好受了许多。
之前这里放炭的人,在独头洞最里面的地下,铺了两块大巴片,并用两根木料叠加,放在地下,做了一道挡风的矮墙。我便躺在矮墙内的大巴片上休息。刚躺下时,我感到特别舒服。已经站了几个小时,而且过一会儿就要蹦跳,工作时,没有感到多累,这一躺倒,就觉得很解乏。刚从风口过来,也不冷了。
大约过了20分钟,我就感到冷了。洞内虽然不是风口,但距风口太近,只有3米远,断面与大巷是一样的。所以,洞内也很冷,只是比风口好一些。我把矿灯的灯头放到大衣里,两个膀子抱在一起。尽管如此,还是不暖和。我躺倒了就不想起来,不起来活动就冷,越冷越怕起来,越不起来就越冷,就这样一直熬到再次走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