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章 缘起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章 缘起 (2 / 3)
        七月半,又是一年祭祖时。这日,众人从凤啼山归来。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文庭摇晃着脑袋,念念有词,只见徐慕问道:“文庭,这几句诗,作何解释呢?”文庭道:“爹,这是白乐天《有木》八章之一的《咏凌霄花》,最后还有两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白乐天感叹,曾几何时还高攀入云的凌霄花,转瞬须臾,就成了被人嫌弃的柴草。他谆谆告诫世人,要以此为戒,切勿做柔弱不堪、依附于人的小苗。”徐慕点点头,随后又问:“如今,时气秋转,凌霄花多已凋零。我且问你,凌霄之根有何药用?”文庭茫然,不断挠头:“爹,我……我……”徐慕假做责骂:“平日让你多看些医书,多学些药理,就知道贪玩。”文庭惭愧地低下了头,偷瞄着徐慕,徐慕教导道:“凌霄之根,性苦,凉。有活血散淤,解毒消肿之效。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不一会儿,众人已到史家村。

        那晚,把酒言欢,史村长捋了捋白须,不禁感慨:“大慕啊,没想到你儿子都这么大喽。”徐慕一笑:“是啊,不知不觉,又是十几年。”村长望向文庭:“文庭温文尔雅,以后定能考个状元。”徐慕摇摇头:“唉,四书五经六艺,没一样学得好的,程朱理学更是一概不通。”文庭反驳:“爹,我最爱听先生讲阳明心学。”史村长对文庭微微一笑:“文庭,你能给伯伯讲一讲心学吗?”文庭道:“嗯,史伯伯。这心学啊,它汲取了老庄和佛教的心性论,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文庭讲得头头是道,史村长不禁点头:“这江山代有人才出啊。文庭将来必成大器。”徐慕依旧摇着头:“村长,你是不知,这孩子嘴上讲得一溜一溜,却爱偷看些怪力乱神之书……”他微微皱眉:“唉……每次惹小满生气,都是我替他说好话……”文庭羞愧:“爹对我是最好的,娘是最凶的,比书上写的鬼怪还可怕。”徐慕教训道:“真是不懂事,怎么能这么说你娘……回头,看我不教训你。”在坐众人不禁大笑起来。

        这时,屋门传来一阵敲门声,只闻一女童叫唤道:“爷爷……爷爷……”门扉轻开,徐慕不禁道:“呦,是凡书吗?来,来大慕叔叔这里……”凡书急忙扎入史村长怀里,撒娇着:“我要爷爷,我要爷爷。”史村长对徐慕道:“这孩子与文庭年纪相仿,甚爱粘人。”徐慕一笑,只觉凡书愈发乖觉可爱。只见凡书问道史村长:“爷爷,阿二哥哥说,今天村民们做好的米饭又凭空消失了。爷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原来,史家村最近出了一桩怪事,南山脚下,村民刚煮(下灶煮饭)好的米饭常无故消失,刚开始是几户人家,后渐渐增多,今日,几十户村民刚煮好的米饭,同时消失,让人心生怖意。

        史村长气道:“若是抓到这些贼人,定要将其送至官府。”一旁,文庭若有所思,徐慕不禁道:“此事甚是奇怪,史家村民风向来淳朴。既是贼人,为何只偷‘煮熟之米’……这,不合常理。”他笑道:“我若没猜错,定是顽童所为。”史村长皱眉道:“不瞒大慕。今日,几十个灶台,一粒米都不剩。”徐慕不禁后背一凉,文庭打断道:“史伯伯,此事绝非贼人所为。”他不禁问道:“史伯伯,这村南高山,是不是有什么大墓?”史村长微微一怔,文庭又对徐慕道:“爹,我曾在书中看到,‘忽生精怪’,可能是风水生变所致。”史村长听完,面带焦急,不禁问道:“文庭啊,若真是如此,会有何后果?”文庭思了思,回道:“书中有云,风水生变后,轻则多生精怪,重则……”

        此时,徐慕打断道:“庭儿,勿再胡言。”史村长拦道:“大慕,无妨,无妨。”他又问文庭:“重则会如何?”文庭偷瞄了徐慕一眼,随后缓声道:“重的话,则会灭族绝后。”徐慕忍不住训斥:“徐文庭,还有完没完了?看我不收拾你。”史村长又拦道:“大慕,别动气。同孩子置什么气。”(自古,走山路,赶脚程的行者,最是忌讳谈论怪力乱神之事,徐慕自然也是。在外出行之人,皆抱着宁可信其有之心态,对当地神灵心存畏惧,以免招来不必要的祸患)

        第二日,一昏暗的老屋中,徐慕正在替一老翁把脉会诊。他走出房门,对老翁的女儿摇了摇头:“安雅姑娘,切记,不可让他再喝老酒。这是几幅清热降火的方子。”安雅一脸疑惑,问道:“徐郎中,这药?我爹爹的病,究竟是?”徐慕叹了一声气:“这些时日,多陪陪他吧。”安雅蹙眉而立,不禁垂下了双眸,泪水直流。

        这日,天还没亮,史村长便到“林苑观”将远近闻名的“钰铭道长”请来史家村。清茶淡饭后,史村长叫上了徐慕与文庭,与道长一并朝“南山”而去。

        “南山”半山腰处,钰铭环顾“(南山)四势”后,不禁捋了捋胡子:“此处风景绝胜,真乃一**。”他对史村长道:“听村长所言,我料定村中之事乃一乌龟精所为。”徐盛问道:“乌龟精?究竟是何模样?”钰铭一笑:“凡人不可直视。”

        众人继续前行,绕过一处竹林,前方密密麻麻的石柱忽现眼帘,石柱排成八卦之象,柱身皆雕刻着文书人像,山水鸟兽。再朝前百米,可见一偌大的庙宇,庙内青烟四溢,格外幽森。

        “这?”徐慕惊讶:“这是何人所建?竟……”史村长进庙,敬上三株香,随后对众人道:“不瞒各位,此处乃是南宋丞相史嵩之的墓地。”徐慕一惊:“这里是……是史丞相的墓地。”史村长追忆着:“……最初的史家村,只有十几个人,都是替丞相守墓的仆人……生前都受过史丞相恩惠……后来,南宋亡了,史家村却日渐兴旺起来……承君此诺,世代相守,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史家村的村人都会在此守灵护灵……”徐慕敬佩道:“承君此诺,世代相守。村长还请放心,大慕与文庭绝不对外透露半字。”史村长点头做礼:“我自然放心。”

        那头,只见钰铭道长望着远山:“上山之前,老夫便处处留意。南山主峰高耸入云,两侧青山宛如扶手。此墓位于主峰,仿佛端坐于太师椅中。以堪舆而论,风水极盛,坐拥此地,是福亦是祸。”史村长问道:“道长何出此言?”钰铭道长道:“此处虽处深山,却始终通于外市,往来人烟不断。若遇些心术不正之徒,后果可知。(特别是遇到会堪舆之术的无耻盗贼)”

        几人交谈之际,只见文庭喊道:“爹,村长……你们快来看,这里有个洞。”众人匆忙上前,只见庙宇后方的矮竹林中,堆着一滩高高的黄土,黄土堆旁,有一间毛竹搭起的帐篷。帐篷下有一大洞,从上往下看,洞内漆黑一片,不时吹来一股带着腥味的怪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