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章 缘起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章 缘起 (1 / 3)
        嘉靖两年,发生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争贡之役”。(此乱,原是日本国王源义植的两位大臣(左京兆大夫大内艺兴和右京兆大夫细川高国)所派的两股遣使,为争夺大明朝的朝贡,争夺合法贡使地位而发生的祸乱)此乱,使大明折兵损将,浙江都指挥刘锦、千户张捏不幸战死……

        宁波知府衙门内,浙江巡按御史江传仁正在会见宁波知府代荣。只闻门外传来一阵通报声:“府尊大人,市舶司李公公求见。”代荣微微皱眉,朝江传仁淡淡一笑,随后一脸严肃:“告诉他,我已休息,让他改日再来。等等,以后也别再来了。”门外一声应是。

        “贞廷兄,这么晚了,市舶司的人找你,所为何事?”江传仁明知故问,代荣却闷不做声,江传仁继续道:“市舶司隶属布政司,大小之事本不该你管。这些太监捅出的篓子,你也不必再过问,自有上头担着。”代荣皱眉道:“自然有省里兜着。他们见我,无非因为我身后的那位。”江传仁道:“是费阁老?”代荣缓缓点头,江传仁沉默了片刻,回道:“此事万万不可牵动阁老,宁波之乱,你代荣不可能全身而退。”他缓了缓:“我得到消息,在朝鲜抓获的谦道宗设,不日将被羁押回省与宋素卿对狱。”代荣惊讶:“此话当真。”江传仁只是道:“私收贿赂,礼仪上处置失宜,使得两方贡使相争。市舶司那些人,朝廷马上就要‘收了’。至于你这个宁波知府,所辖之境,竟被区区几百倭寇弄得东南大震,朝野沸腾,罢你官都是轻的。”

        “海防空虚,武备松弛,大明的军队竟如此不堪一击。”江传仁不禁感慨,他望向代荣:“你我同僚三年,都在京城担职过监察御史。我视你如兄长,没想到……你好自为之吧。”代荣亦叹了一声气:“修自身易,修官身难。”江传仁嘱咐道:“到了省里,坦白供罪,不可替自己诡辩一句。”他语调急促:“今晚就上书辞官,或许还能保住一命。我也会上书吏部和都察院……”代荣沉默了,他一言不发,江传仁起身:“不早了,我该回去了。”夜,出奇得安静,整个世界仿佛都冻结,一阵夜风吹过,透着无尽的薄凉。

        “争贡之役”的直接起因在于市舶官员收受贿赂(市舶司本是国家收利为民之处,却早已成了官员贪墨横行、受贿舞弊、欺压商贾之所),因而在礼仪上处置失宜,导致两方贡使相争。然而地方官却把此次事件简单地归结于两倭相争,将市舶官员的责任轻轻掩过(不正视问题,不实事求是的**)。各种原因下,朝廷并未深究此事,深究地方官员的责任(不敢深究,还是不愿深究?)。“争贡之役”发生后,时任内阁大学士的夏言上奏,认为倭患起于市舶,主张废除市舶司,严行海禁。于是明廷革除了福建、浙江两处市舶司,惟存广东市舶司。(可以说明廷对不堪众负的沿海农民出海谋生这一现象一直高度警惕着,再加上朝贡贸易不断赔本。而“争贡之役”的发生,恰为一个契机,使得夏言上书嘉靖帝,厉行海禁。)至此,近百年的“明日进贡贸易”宣告结束。

        这年十月,浙江巡按御史江传仁第一次愤而辞官,归隐乡野。

        “山青青,雨霖霖,晓风轻吹泪渟渟。阿囡捧在娘手心,阿娘来亲亲……”

        “路遥遥,水程程,转眼姑婆来提亲。阿囡是娘心头肉,含泪缝嫁衣……”

        “柴米油,酱醋茶,人生自古苦来辛。阿囡从此为人妻,阿娘愁不停……”

        ……

        ——民歌《乖阿囡》片段

        嘉靖二十七年,晚风袭人,一叶知秋。百灵洲,云亭内。

        “须臾之间,金光一闪,白发老翁转而一头乌发,宛如弱冠。”徐文庭指向天空:“随后驾鹤仙去了……”诗逸拿起书,细细一看,随后丢还给文庭:“本姑娘才不信。”文庭道:“诗逸,曾经我也不信。可是,前儿阵子那事儿。”他顿了顿:“让我觉得世间之大,有些事不可不信。”诗逸诧异:“前儿阵子?究竟是什么事情,搞得那么神秘,快于我说说。”

        风吹千山,只见文庭回忆:“那日,我随爹路过史家村……”诗逸打断道:“史家村?哪个呀?你有没有带我去过?”文庭摇摇头,对诗逸微微一笑,带她走向了记忆一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