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小小鞋揽岁月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小小鞋揽岁月愁
        现代人穿鞋,是从商店买回来就穿,脑子里根本没有自己做鞋穿的概念。更谈不上会做布鞋的程序和使用做鞋的工具了,“鞋揽子”(枞阳方言,它是用藤条子编的圆形工具篮子,有洗脸盆大)里面放有针、锥子、顶针、剪刀和蚕丝线、棉线、蔴、鞋底索等做布鞋的工具和必需用品。

        做布鞋的工序有:放鞋样,做鞋帮,填鞋底(枞阳方言叫“弹鞋底”。过去没有整块布切,是用碎布片和面糊,一块一块填厚,再用一整块布贴面),纳鞋底(方言叫打鞋底),上鞋,栓鞋(新做好的鞋,要用木栓撑过才能穿)。这些工艺程序在过去“鞋揽子”也是女孩子出嫁时,娘家必须陪嫁的嫁妆之一。如果有哪一户人家娶个儿媳妇,不会做鞋,那就是天大的新闻和笑话。在当时的妇女们,只有做鞋好与不好之分,绝对没有不会做鞋的媳妇。小时候经常听到,奶奶管孙女,婶婶管女儿的教诲声:“你是女伢子(方言:女孩),不要天天跟男伢子(方言:男孩子)玩,你要学做针线活,学会做鞋。现在不学,长大不会做鞋,会找不到婆家的。”

        母亲的“鞋揽子”,也是“嫁妆”之一,也和千千万万家里一样,装的是针头线脑和做鞋的工具。与众不同的是,母亲用的“鞋揽子”,有一本厚厚的书页。

        听母亲说,这书页是父亲用他读过的杂志装订而成的。目的是让母亲夹鞋样用。有了书页,大人的、小孩子的、男的、女的,还有奶奶小脚的鞋样,可分开夹,用到哪一种“鞋样”时,有条不紊的顺手拿到。决不会乱糟糟,无厘头。从这一点小事,可以显示父亲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父亲对母亲媲美于“京兆画眉”。母亲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对父亲是“饥寒死不恕”的贤淑高洁,甘心与父亲同患难,共受苦。

        古代有孟母三迁、陶母截发留宾、岳母刺字、孝庄睿智等佳话,而我母亲睿智、爱国、坚强外,还有“画荻教子”的经历。解放初,母亲为**做鞋,“鞋揽子”也做出贡献的。在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建国的时代,小小鞋揽也是功不可没。我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走在**的康庄大道上,一直走进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

        记得我一位亲戚,**去世了,长嫂当母,她嫂子叫她学做鞋,她就是不学,嫂子骂她:“你现在不学做鞋,到了婆家(方言,意思嫁人了)谁做鞋给你穿?”她回道:“我以后买鞋穿。”说来真巧,她长大嫁给一个有工作的丈夫,随夫住到城里。一次回家探亲,夫妇皆穿皮鞋,姑嫂相见,两人会心的开怀大笑。

        母亲每当拿出“鞋揽子”,就情不自禁地先用手抚摸夹“鞋样”的书页,而后才开始做针线活。一九五九年,父亲去世,父亲去世时34岁,母亲32岁这“鞋揽子”里的书页,陪伴母亲一个甲子的春夏秋冬。母亲抚摸书页,是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与追思,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过去有知识的人,都会有人请你去算财务帐,很吃香,也是很有面子的事。父亲、母亲都精通珠算,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是:“把算盘放在背上,也不会算错帐。”父亲不只是一个小社会计,左邻右舍有算不清的帐,也请父亲去帮算。父亲为人忠厚,培养的会计人才,数也数不清。父亲去世后,他的徒弟对我家都很好,一往情深,这也是父亲“积德长春”吧!

        小时候,常见母亲对着鞋揽书页,抚摸流泪。一直不解,直到今天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鞋揽的书页上,有父亲的签名和题字。

        我脑海里的记忆夹马上开启,回放母亲每次翻书页的深情画面,原来母亲是睹物思父,书页是母亲精神上的支柱,支撑着母亲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一天

        又一天对父亲的思念和追忆。从书页中,我又发现1963年生产队发给我家全年分配通知单,弥足珍贵。

        户主是母亲名字了,从这一点看,父亲去世后,母亲就是全家的支柱。母亲战胜一切困难,顶门立户,养老抚幼,把我养大成人。我虚龄三岁,父亲就去世,伟大的母亲陪伴我60个春秋。母亲在世时,对我说:“父母恩深终须别”。母亲去年91岁,别我西游,因为那小小一张通知单,也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目睹陪伴母亲60多年,父亲的遗物笔迹,十分惊喜和敬意。父亲在我脑海里没有印象,只有在相片中见到的模样。母亲的音容笑貌永远刻在脑海里,看过父亲的字迹,整理好母亲的遗物,眼泪潸潸而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