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母亲厚道博爱
我的祖庄岱岭庄,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有一位孤寡老奶奶,姓吴名讳“志兰”,因她无儿无女,她有一个侄儿,小时侯脸生得圆圆可爱,全庄人就给他取个小名字“圆脸”,故此,全庄人就叫吴氏奶奶为“圆脸大妈妈”,连城张氏“良”字辈,照辈排,是我族祖母,三寸金莲小脚,“早上从房间到厨房,再到厅堂,就响午了”这是过去的人,形容金莲小脚走路慢的写照。小时候,记得母亲到堂心后面的水井里去挑水,必经岱岭巷子、穿过堂心,才到公堂山脚下的大水井,公堂山下的水井又大,又深,一泓清水、清澈碧透,水质甘甜,是全庄人的食用水,母亲担的第一担水,一定先倒给圆脸大**水缸里(岱岭全庄人,对圆脸大妈妈,都很主动义务照顾)而后再担水回家,过去没有自来水,吃水、用水,全靠用木水桶,从水井、池塘里往家里挑,为小脚孤寡老人担水,是一种大德,大爱的体现,在母亲大德的教化下,我长大了,家里的吃用水由我来挑,我也继承母亲的做法,第一担水,也先送到给圆脸大妈妈水缸里。春天,家里开萝卜坛子、白菜坛子,宁愿自已家里少吃点。也要先装些给圆脸大妈送去,家里吃新米时,先送一升半升给她老人尝鲜,冬天送几捆粟柴烧火等。现在人们生活小康,更本看不起这些东西的重要价质,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可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好东西。
圆脸大妈,娘家很富有,据老人说,她嫁到岱岭时,娘家陪“全副嫁妆”,全副嫁妆是什么?包括田、地、房产,小到“添灯拍子”(过去用灯盏窝里,用棉线捻一条灯心,倒入菜籽油,把灯心点着,就可以照明了,线灯心烧一段时间就落到油里,此时须要把灯心往上拉一点,如果不把灯心拉离油高点,灯就灭了,拉灯心的工具,就叫“添灯拍子”一般是用竹子做的,家里最小的用具,除针钱包,就是添灯拍子了)
送圆脸大妈全副嫁妆的人,绵延几里路,当然啦,一生的生活用品,不需要用婆家的,都一次性的从娘家陪嫁过来,过去没有车子送,全靠人挑的挑,抬的抬。还有陪嫁丫环、侍女,还有一副“十合的棺材压后”,十合棺材,属上等棺材,是用十根上等圆木材制成,(底,盖,各用三根,两边各用二根木头,称十合)如果棺材称十二圆,那比十合次之,因为它是由十二根小圆木头制成的。圆脸大妈的棺材是用名贵白木制成的,放在岱岭堂心,比任何人存放备用的棺材都要大一号。圆脸大妈出嫁时风光无限,去世时冷冷清清,孤身一人,真的应了一句俗语,不看新人上轿,要看老来收(敛)成,不过,娘家陪来的棺材,大有用场。老人是睡着陪嫁的棺材,入土为安。
圆脸大妈不是没有怀孕生儿子,因为老人家生不逢时,生在从前那个时代,医学还不发达,她怀胎十月临盆,属难产,当时没有上医院生小孩子的先例,更没有剖腹产的说法,全凭接生婆的经验和土办法,遇到难产时,就叫人把孕妇抬着在房间游,又用野桃树枝,在房间乱打驱鬼等不科学的做法。据老人说,圆脸大妈两次生产,为了保大人安全,放弃了小儿,就这样圆脸脸大妈,随着岁月的推移,丈夫的去世,就成了孤寡一人了,庆幸的是,她居住在岱岭庄,大家对她尊爱有加,白天,晚上皆有老人陪她聊天,因岱岭庄建筑特殊,老人睡在床上,也能听到有人说话,就象现在全家人住在一套房子里一样的温暖,显得不孤独。
我嫡祖母是五里潭陈氏,我父亲还很小的时候,祖母因病去世了,我没见过我的嫡祖母,就连我母亲也没见过我嫡祖母,祖父后来续娶钱桥吴氏,吴氏奶奶出生中医世家,兄长从业中医,家里还算殷实,吴氏奶奶贤良淑德、通情达理、宽以待人、和蔼可亲、蕙质兰心,精于女红,会刺绣。后来祖父娶侧室章氏,吴氏奶奶与章氏奶奶俩,相安无事,和谐相处。我嫡祖母和章氏奶奶我都未见过面,她们在我还没出世前就作古了,所以没有任何记忆,唯有吴氏奶奶,和我们在一起生活过,我们祖孙之间产生深厚的感情,小时候早上坐在火桶取暖时(冬天农村一种取暖设备),看奶奶梳头,奶奶把长发盘在脑后,形成一个大发髻,再用发网网住发髻。再用发簪把发髻固紧。奶奶一双小脚,每次洗脚,要把裹脚布一层又一层的从脚上解落下来,长长的裹脚布放在鞋揽里有一大堆,奶奶的双脚只有两个大脚趾是正常的,其余八个脚趾,全部断折在脚板底下,形成尖尖的三寸金莲小脚,小时候奶奶洗脚时,就端着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等奶奶洗好脚后,帮奶奶剪脚趾甲。开始不解地问奶奶,“奶奶,您不要裹脚了好吗,您看您的脚趾都被裹脚布裹断了?”奶奶听到我幼稚的疑问后,苦笑着对我说,“我的乖孙子,你叫奶奶不再裹脚,奶奶现在不裹脚,就不能走路了”。我说,“为什么呢?”奶奶说,“脚趾已裹断了,脚趾没有裹脚布保护,直接落地,揪心的疼,就寸步难行”。我又问:“奶奶,您开始为什么要裹脚呢”?奶奶说,“妇女裹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古代女子不裹脚,就被人说闲话和嘲笑,后来孙中山先生当了临时大总统,颁布命令,禁止妇女裹脚,”可是我家长辈思想守旧,还是把我的脚给緾断了,害得我终身苦不堪言,真是“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这段时期,我家只有祖母、母亲和我三个人共同生活(叔祖一家在枞阳生活),祖孙三代三人,相依为命地度过艰苦岁月。母亲和祖母质朴勤劳的德操、吃苦耐劳,不辞劳苦,都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家,祖母虽是小脚,也参加生产队里力所能及的劳动,队长安排祖母看村庄前的稻田,不让鸡、鸭、鹅跑到田里去吃还没成熟的稻子,稻子收割了,队长又安排祖母看稻床(晒稻场),不让鸡、鸭偷吃晒在稻床上的稻谷,每天也能争到5分工分,我那勤劳可敬,和蔼可亲,裹着小脚的祖母,于1981年农历三月初二去世,祖母头上的发髻和那双尖尖的三寸金莲,还有那长长的裹脚布;也是代表当时社会一段的真实历史,现在想起来可是弥足珍贵啊。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