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历史沉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历史沉钩
  1947年秋,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田野披上了金黄色,门口小塘里的水,荡漾着笑脸,门前黄栗头树上的喜鹊叫喳喳,喜事终来到,我家门口的稻床(晒稻场)上,停了四顶轿子和一班随从,从轿子里下来是我叔祖父叔祖母,还有我两个双胞胎的叔叔,叔祖父回家,可是件大喜事,全家上下都忙忙碌碌起来,拿出最好吃的,招待叔祖一家。曾祖母及全家人,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叔祖父向曾祖母和兄长问候后,就忙着接待当地闻声而来拜访的绅士名流和家族宗亲。时任的桐城县县长,正到河西去公干,听说张燕卿携妻儿回家探母,他特地绕道来我家与叔祖一叙旧情。桐城县长来时去时,都没坐轿子,步行好远才上轿,因为他知道前朝的规矩,到了“岱岭庄”(古称“戴庄”)门口,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否则:就被人耻笑不懂礼数,叔祖父回家,还要办一件大事,就是安葬他的祖父,也就是我十六世祖“绍骏”公。解放前,我們家乡有这样习俗,老人去世,不急着下葬,都要找一处避风朝阳的山坡浮厝起来,(俗语叫厝基)小时候走路,就怕路过厝基处地。

  厝基是用石头把棺材垫起,离地面三寸,再用稻草包住棺材,防雨防晒,每个村庄都有这个厝棺材的地方,有的地方,厝有几十个棺椁,放牛的娃,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牛看好,不要把人家的“厝基”打倒了。如果牛把厝基打倒了,那就闯下天大的祸事了。

  老人去世,不及时下葬的风俗,有几个原因,其一、老爷子和老太太夫妻俩,不论谁先去世,都要等那一个去世后一起合葬,其二、有钱人家不下葬的原因,除第一点说的外,更重要的是用时间,请堪舆先生谋求一块**,才下葬。其三、贫寒人家不葬的原因除以上两点外,就是没钱下葬,要等子孙发达了,才风光大葬。我家就属第三种原因,我祖父,叔祖父都算已发达了,所以,安葬高祖是风光大葬,高祖安葬的宝地是戴冲村,东山小学后面的山坡,地名:“葫芦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末,我家众人去做“清明”,找不到坟墓,故此,下山找一年纪大的人问下,张梦兰,张燕卿家老祖坟在哪,上了年纪的人们都知道!并且还热心带路呢,记得我第一次祭祖时,带路人的人十分健谈,他一边走,一边说起往事:他说:“你家葬老坟时,那可是件大事,十里八乡的乡绅,都抬祭品来拜,最风光的是,枞阳中学师生来拜祭的队伍,十分壮观,抬箱(抬祭品,俗称抬箱)连接七八条田埂那么长,吹吹打打,风光无限,几天后,圆墓(结束葬坟仪仗式),爆竹声响彻云霄”,老人越说越神乎其神,他脑海里就象把当年的盛景,又来一次回放。他说,我现在60多岁了,看到最大的场面,就是你家葬老祖坟了,老人把我们带到坟墓前,十几年没扫墓,眼前满目荒草,与其他坟墓一样,唯有高大的石碑,能诉说昔年的辉煌,我们动手拔掉坟头上的杂草,查看了碑文,摆上祭品,跪拜后下山,记得当时,给带路老人一包“东海”牌香烟,当时价值“二角八分”钱一包,属于高档次,一般人是抽不到的,我玉琢堂叔,每年做“清明”(扫墓)时,都要说一回昔日辉煌的往事,还说一个习俗,就是葬此祖坟时,是他和我父亲复振公两人“暖井”的。

  什么叫暖井,就是挖好的墓穴,先不下棺材,要给家里辈份最小的男丁,在墓穴中住上一个晚上,叫“暖井”,小叔說,那天晚上一夜没睡,能不害怕吗?只有俩小孩在山上土坑里睡觉,点了一盏马灯,周围山上漆黑一团,各种野兽,不同的叫声,让人不寒而栗,现在想起来还胆战心惊。我问,山上有老虎怎么办,小叔答道,其实离我们不远处有好多人,在保护着我们,当时我与你父亲不知道而已,“暖井”的习俗有这个意思是,其一、是孝道,为老祖宗暖被窝之意。其二、“暖井”后,子孙瓜瓞延绵,大富大贵。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