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巴掌
        对杨文钦来说,整个小学三年级,除了那次拖拉机事故以外,印象最深的当属班主任辛老师的一巴掌了。

        其实他在小学阶段,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而他又最讨厌语文老师,究其原因,还是三年级早上的那一巴掌。

        刚开学的第一节早读课,新书刚到手,正准备打开预习课文。不经意间,从书包翻出来二哥给的一本故事会。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就是故事会了。他高考时候的作文,也是改编自故事会里的一个故事,最后获得了高分。而他大哥,最擅长的就是讲故事,后来他大哥从老师改行当公务员,跟从小练就的口才和文采是密不可分的。相比来说,二哥给杨文钦的那本故事会,却带给了他一生的阴影。

        杨文钦打开故事会,放到腿上,桌面上用语文课本作为掩护,往桌前靠近,漏出半截。这种伎俩,念书时大部分人都干过吧。当时在早读课上看故事会,真的是想把它作为作文范例来看的,也是想学大哥那牛皮哄哄的口才。只是他运气不好,一页还没看完,班主任辛老师就走到了身边,二话没说,一个巴掌扇到了脑后,那种火辣辣的疼痛,和脑子里嗡嗡作响的感受,这么多年了仍记忆尤新,可见那一巴掌的力度。

        书当然是没收了,这是直接后果,间接后果就是,一巴掌也彻底扇掉了他对语文的兴趣;从今往后,无论怎样努力,都挥散不去那种阴影。他知道语文的重要性,也知道文言文、唐诗宋词的美丽之处,可是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兴趣,从心底里排斥。这事也一直没和家人说过,也许告诉大哥,他就能帮我从阴影开导出来。所以,奉劝各位,一定要多和孩子用心交流,密切关注思想动向,也许他今天在学校的一个小事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二年级培养起来的语文兴趣,就这样被一巴掌扇没了。那一巴掌第一次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颜面扫地,他也是从那时开始知道了何为羞愧和难为情。

        为什么觉得羞愧呢?因为早读课上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学校算上幼儿园一共五个班级,他害怕这事很快传开,传到一年级语文老师姚老师的耳朵里。她对杨文钦来说,既是老师,也是女神。可能也是因为,从小瘦弱,姚老师经常在生活上照顾他吧,经常给他买油条、冰棒。那个年代,好多老师都是代课老师,工资很低,不过高水平的确实很多。他一直觉得最好的老师是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起学习兴趣的老师,姚老师,算一个。

        杨文钦仍旧记得她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样子。她身高得有1米65以上,经常穿一件紧身裤,显得身材修长。她背对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的时候,扎起的马尾,配合着牛仔上衣,格外显得青春活力。整个学校,都私底下叫她“姚大眼”,因为她的眼睛,又大又明亮。

        教他们的时候,她还没对象,有很多的时间都是陪着这群小孩子。她的家在桥北村,就是在前面提到的石板桥下不远处,她的父亲是村里的老会计,90年代的会计,在村里还是很吃香的,因为文化人是个稀罕物。而能在学校教书做老师,也是个值得炫耀的事情。哪怕,是代课老师。

        同是教语文的老师,又在一个办公室,被没收掉的故事会,很快便成了老师们的课外读物。姚老师也一定知道这本书的来由,不知道她当时对我怎样的看法,他是打心底里不希望她知道的,因为在她心中一直是个好学生,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不想因为早读课开小差,破坏在她心中的印象。

        你们看,当时的小孩子,就是这么天真幼稚。多年以后再遇见她,她早已经改行了,代课老师一直没有转正。再次向她打招呼的时候,她都把杨文钦忘得差不多了。她的容貌,也不似小时候的青春动人了。浑身上下,透露着疲态,许是生活折磨的吧。结婚之前,谁还不是个有理想、有朝气的帅哥美女呢,可是有多少人被柴米油盐磨平了棱角呢。

        让他觉得丢脸的,还有第二个原因。班上的沈燕玲,会怎么看我?一定把握当成不学好的同学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烦恼和事情。而他们当时,唯一的任务和烦恼,只有两个字:成绩。

        学习好的就是班上的明星,就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在每次考试公布成绩的时候,老师都是从第一名开始念。成绩的排名,就是在班级的地位。成绩好的人,自带主角光环,犯了错也有老师罩着。而成绩差的人,则验证了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老师会将你批评得一无是处。只要犯了一点小事,是可以随时挨批和叫家长的。

        显然,后者更小心翼翼,每天如履薄冰。而前者自然想保住地位,拼命向前游,深怕被后来居上。他当时努力学习,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是写作业,除了想保持好的排名以外,更多的是想获取沈燕玲同学的关注,想成为她的焦点。因为,她的成绩也非常好。

        动物世界里求偶的时候,雄性动物总是想尽办法,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求吸引雌性的关注。鸟儿会拼谁的歌声更嘹亮,狮子会比较谁会更强壮。在学生世界里,成绩是唯一的名片。成绩好的孩子,亲戚和邻居会见面就夸,学校里的年级会议也能得到公开表扬。

        90年代,虽然已经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开始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没有实质的行动,因为就连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搞。而一个学校的社会评价,主要还是来自于升学率,和名校的录取率。很少有人凭某项特长进入名牌大学的,至少在农村,没有学习这些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你即使有音乐天赋、运动潜能,如果成绩不好,家长的一顿喝骂,就能将你所有的兴趣爱好一扫而光。就像他本来喜欢看和听故事一样,被一巴掌扇得无影无踪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