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滹沱河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滹沱河边
        夜幕里的滹沱河水雾茫茫,河水哗哗作响,芦花成片成片的顺着河岸生长。岸边有十来个小码头,灯火忽明忽暗的浮着,从这向北去十五里,就到了西庄。西庄里的夏家,在这滹沱河上就有一个自己的码头。

        大概是民国九年,我的老姥姥,我母亲的奶奶,出生了。那是个七月的夏夜,已经后半夜了,知了猴都安稳的睡了,老姥姥终于出生了。由于难产的缘故,夏太爷想给姑娘取个贱点的名字,寻思着贱名长命。但是毕竟是前朝的秀才,给县太爷做过幕僚,也不好和佃农的孩子们一个名字。

        第二天天一亮,放暑假的二姑,也就是夏太爷的妹妹赶了过来。二姑名叫夏秋棠,在直隶女学堂念书,一上学就剪了一头短发,本来说话做事就十分干练,去年五四又刚刚跟着跟着学生们闹了学潮,差点坐着火车要去找在北京念大学的同乡一起去烧曹汝霖的宅子。秋棠绕过照壁,直接穿过厢房,在书房找到了正在纸上挑名字的大哥。听了大哥夏太爷的名字难事后,直接告诉她大哥现在已经是新世界了,要有新面貌,名字也是一样,五四她们心里这么不平为的不也就是这个。虽然夏太爷一听自己妹妹的这些话就皱起了眉头,秋棠还是滔滔不绝的说着,最后只听得二妹说,将来女性也要在文化展露头角,要带个“英”字,不如小侄女就叫文英了。夏太爷一听,这名字虽然不是心里所想,倒也不算难听,带个英字,也算硬气,希望姑娘以后能平平安安一辈子,就依了秋棠。秋棠还嚷嚷着要给小侄女取了英文名字,说这是现在社会的潮流,刚说了一半就被夏太爷怒气冲冲的赶出了书房,“看我不停了你的功课”。

        夏太爷已经有三个孩子,老大夏思进,已经三岁了,老二夏思良,刚刚一岁。夏太爷三十岁才成的亲,倒不是家里穷说不上媳妇,二百亩的祖产,滹沱河上的夏家码头,家里还养着三五个戏子,在整个南河镇都算的上大户。夏太爷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一心想着光耀门楣,出将入相,书房里贴着文天祥和于谦的画像,每日以此自勉,于是就闷头只顾啃书不愿分心去谈婚姻短长,结果谁想到连着五次乡试都不曾高中,渐渐的心灰意冷,三十岁时娶了南河镇漕运船队把头刚满二十岁的女儿杨氏,也算是门当户对,守着祖业在家过起了太平日子。唯一不让他省心的就是的就是他的弟弟,也就是家人们口中的夏二爷。这个夏二爷虽说是夏太爷二姨娘生的亲弟弟,可是脾气秉性和他一点都不相似,夏太爷的父亲夏夫人爷的棍子也没打改了他。新婚第二个月就去南河镇上喝花酒,老丈人直接带着人在夏家大院里闹了三天才走,就这样夏二爷再不敢去喝花酒,却迷上了赌骨牌,骨牌声一响,夏二爷的屁股就挪不动道,要不是夏夫人爷故去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夏家祖产都交给了夏太爷照管,不然的话连这三进的大院子都得让夏二爷赔个精光。

        民国九年日子也不太平。老姥姥出生的第三天,就爆发了直皖战争,段祺瑞被吴佩孚和张作霖合伙儿赶下了台。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日子在那几年屡见不鲜,可苦的却是老百姓。流民一下子多了起来,多是从北边过来的,直系和皖系军队在保定到北京卢沟桥一带打仗,打赢了的抢老百姓当战利品,打输了的抢完老百姓就偷跑着回家。流民迤逦向南,排了几十里的路,到了滹沱河边上,看这里虽然没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可是没有一点饥馑之相,就纷纷扣门来讨要生活。夏太爷见成百上千的流民涌到了镇上,料想也接济不来,就赶紧吩咐门佣,把进大门,一个都不能放进大院来,“不然打断你们的腿”。

        农历每逢一、六,是南河镇的集市,夏太爷会带上两个家仆一块儿去镇子上买一大家子人五天的缠脚。集市上人声鼎沸,就像古时的临淄城,人们摩肩擦踵,方圆十几里的村子都来到南河镇赶集,有的女人还特地梳了头穿上了新衣服,好像是参加一场相亲会。扁担横放的剃头挑子,现杀现卖的大公鸡,五个铜板一个的毛鸡蛋,人头聚集的牲口市里骡马成群,一片太平景象。和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集市上,多了一群褴褛衣裳,垢面蓬头的流民,双眼无神的盯着集市上的饸烙碗面和炸糖糕。

        突然,家仆夏满感觉腰间一晃,回头一看一个双手漆黑的流民扯着自己腰间的荷包拼命奔走。这夏满自然也立刻飞奔追去,流民多天没有正经吃顿饭,自然三步两步就被赶上。可是这瘦长脸的流民并不示弱,把荷包向腰后一别,眼睛似乎急的要瞪出来,反问道“你追俺做啥?”夏满气的不打一处来,“别废话,把荷包交出来,省得俺一顿打。”流民昂着头面不改色的说道:“这咋就成了你的,这是俺刚掉的东西俺捡起来了,你别在这跟俺耍横。”夏满更加怒气的说道:“这顿打可是你自己讨的!”言语间夏太爷这时也踱步到了跟前,说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看你年级轻轻身强体壮,去砖窑做营生也能混个饱肚子,为何这样作践自己。”夏太爷这般棉里藏针的话,这流民听了自然也觉得害臊,但依然是百般抵赖,眼看拉扯下去,夏满就要扯住领子抡起胳膊打人了,旁边一个稚童的声音传来,“叔,你不该拿人家的钱,我不饿,你也不饿的。”

        人们顺声望去,一个稚童拄着一根半米长的杨树枝,身穿小背带裤,脚上穿着一双圆头小皮鞋,但是已经满是泥垢,脚尖几乎快要踢破,背带裤上也是点点污痕。“叔,你不对”,小男孩儿又重复了一遍,带着孩童奶声的责备口吻。瘦脸流民顿时一脸气急败坏,想要挣脱夏满攥紧的衣领口,冲向男孩儿泄愤。夏太爷厉声喊道“夏满按住他!不知廉耻的东西。”说完便快步走向男孩儿,以一种特别怜惜,有特别疑惑的眼神注视着他,“孩子,多大了?”“三岁。”夏太爷心里一惊,一个三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气,这样的坚定,尤其是这样善恶分明的志气。

        夏太爷很快意识到这男孩儿虽然也跻身于流民队伍,身上污痕斑斑,但是衣着谈吐大不相同,忙问男孩儿家在何处,父母所在。小男孩儿嘴巴慢慢撇到两边,“我爸爸被大炮炸死了,他是老师。”说完,刚才还昂头责备别人的小脸儿低垂了下来,似乎有了泪痕。男孩儿身后一个十五六的女孩背后搂住了他,两条辫子垂在胸前,扑通就跪到了地上,说道“老爷,求您发发善心救救我们吧!小少爷的父亲是保定军校的炮兵教官,本月17号跟着吴佩孚将军打芦沟桥的时候,谁知被这皖军一炮打中了弹药箱,少爷的父亲和大炮一起没了。少爷的叔叔本就是泼皮无赖,老爷生前就多次骂他不成材,没想到老爷刚死他就带着泼皮们强占了老爷的府院,还把我们赶了出来。夫人气不过在府里跟他们理论起来,他们就贿赂了巡捕,直接押走了夫人。别人都跑了,就我一个人带着小少爷避到了这儿,我们现在已经无路可去了,老爷您就收留了我们吧!”

        夏太爷初听男孩儿的父亲是保定军校的教官时就已经暗自佩服,又听到其父新亡之后,府院就被人霸占,父母一死一监,心里就更是怜悯。于是夏太爷正要扶起这女孩儿,将他们收留的时候,抬头一看一片流民都在看着他,他们的眼睛虽然都已饿的无神,但是那种期待被解救的渴望还是洞射出来。有心无力,有心无力呀,夏太爷说道。于是塞给男孩儿两个油饼,转身走出人群,没有回头。

        回来的路上,道路两边绿树婆娑,田里的水道流水盈盈,这是从滹沱河引来的沟渠,水流清冽,源源不断。青纱帐在薄雾里身姿绰约,绿荷曼展,空气弥漫着淡淡的青草气。夏满一手牵着青鬃马,一手啃着油饼,他从小就到了夏家做仆,伺候过夏太爷的父亲。夏太爷端坐马上,眼睛盯着前方一动不动,似乎若有所思。“老爷,那个小孩儿太可怜了啊,爹娘都被害了,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命这么苦啊。”“那依你看,咱们应该怎么办?”夏太爷头也没撇的问道。“咱家应该留下他啊,咱家这么大院子这么多粮食,养他十个八个的不成问题。”夏满边吃边说,不顾油已经流了满手。夏太爷扭过头来缓缓说道:“轮到你来教训我了?”夏满把嘴一咧:“嘿嘿,俺不敢,不过俺知道老爷你也心疼他哩很。”是啊,夏满十岁来做夏家做工,已经伺候了两代人,十几年了,夏家人的脾气秉性,他再熟知不过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一路上,夏太爷心里一直反复出现着这句诗。听得男孩儿父亲新亡母亲收监已经让人心生怜悯,家产又被霸占更是让人意气难平。又想到这男孩儿这么小的年纪,就有了这样的胆气和正气,夏太爷不由的心中一动,蓦地勒紧缰绳。夏满被?的差点摔倒,以为遇到了“砸明火”的,全身弓起向前怒视,眼前却只有从青纱帐里飘出的轻雾和盈盈的水声。“夏满,你立马回去去找那个男孩儿,把他们带回来。”夏太爷带着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口气说出了这句话。“行哩老爷,一定找到他带回来。”夏满似乎也等了这句命令很久了,喜笑颜开。夏太爷又接着吩咐道一定不要被人发现,悄悄的带回来,这成百上千的流民们,不是他们一家就可以解援的,夏满也已经历了不少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懂得老爷的心思,于是看着老爷点了点头。

        夏满返回集市的时候,已经过了正午,太阳已稍稍偏西,人群也消散了一半。有的流民得到了一些村民的救助,手里拿着高粱饼急急地啃着,有些流民已经准备继续向南流去,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何方。

        这上千人的流民,像一堵堵流动的黑色幕墙,凄怆的写在华北大地上。

        终于,在这黑墙的角落里,在一棵大皂荚树荫里,夏满发现了小男孩儿和刚刚搂着他的那个姑娘,只是刚才那个瘦长脸男子,在对他们大声吼叫。现在这个男子是对刚才的事情不满,在发泄着他的怒火,夏满冲上去一下踹倒了这男子,拉起男孩儿和姑娘就走。瘦长脸男子一下子被踹蒙了,缓过劲儿来的时候夏满他们已经走出了十几米远,便立即骂骂咧咧地追了上去,只见夏满一脚漂亮的飞腿又把男子踹翻在地。时局动荡,百姓离乱,滹沱河两岸各地时不时有些盗贼和流民出没,夏满从小就在夏家跟着一个演武生的戏子学了些拳脚,算是个看家护院的本领。瘦长脸男子一看夏满是个练家子,起身后不敢上前,却在他们身后几米开外跟着走。夏满看他一直跟着满心烦乱,从深蓝色长衫胸口处掏出了十几个铜板向后一撒,回头大喊一声:“滚!”瘦长脸男子立即扑到地上去捡散落的铜钱,旁边有的流民见到铜钱滚地游走也猛扑过来一起哄抢。在他们哄抢打斗的时候,夏满带着两人已经走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