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戒律与定力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戒律与定力 (1 / 4)
        中国的佛教史上,大约从初唐开始,关于“楞严”,一直有两个预言。

        首先,“楞严”这部经书,是最后一部流传到中国的佛经。这就是说,即便是后来的开元年间,不空三藏法师翻译的很多密宗经文,乃至宋元时期翻译的佛经,其梵文本经卷,此时已经流传到了大唐,只是还未有人翻译。或者是后来因战乱流失,后代高僧大德又再度赴西域寻求梵文本经卷。

        其次,当末法时代佛法衰微的时候,“楞严”是第一部消失的佛经。按照佛经的记载,我们这一劫的最后一位菩萨--月光菩萨出世弘法五十二年后,《首楞严》先灭,其次是《般舟三昧经》。

        当然,这第二个预言,出自《佛说法尽灭经》。

        历史上,从民国初年梁启超的质疑开始,渐渐流传起了“楞严”是一部伪经的说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说此经翻译的文字体裁过于优美,讲述的理法过于直接透彻。

        房融若是泉下有知,简直要大呼冤枉。

        难道我用直白文字用错了,非要云山雾罩,让大家看不懂才可以?本人怎么说也是房玄龄后裔,家学渊源,还做过大唐的宰相,我水平高有错?

        历史上,一直到民国时期,很多质疑《楞严经》的人其实并不知道,“楞严”的核心咒文早在初唐时期就已经通过另一条途径传入了吐蕃,并被翻译成了象雄文本佛经。(注:象雄文或者藏文的佛经,是可以同梵文原本一一对照转写的。但是虽能毫不有损地复述出梵文的语音,却对其意思仍毫无办法,还是只能依靠翻译。)

        根据藏地的宗教历史传说,“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幸饶弥沃为了使众生修行方便,不产生散乱,而向佛求来的。但这解释不了为什么“楞严咒”在藏地的变体“大白伞盖佛母咒”,其藏文版所对照的是《楞严咒》的梵文发音。如果是“雍仲本教”祖师自己向佛求来的,那么就应该是象雄文而不是单纯的梵音对照文。

        此时的方丈寮中,法性寺方丈手捧着道生送来的“楞严”译文,正在仔细。

        翻译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天。

        这十天里,方丈时刻关心着译经的进展。他之前已经和极量说好,每当完整的翻译完一卷,就让道生将译文送来,自己观看后再送回去。

        此时,经文的第一卷已经翻译完成初稿。

        第一卷,讲述了此经的缘起,阿难犯戒在城中化缘,之后遇到摩登伽女,险些破戒。佛陀出手将阿难救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