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出城
北京城作为大明朝的第一都城,距此差不多一百年前,也先率领10万瓦剌大军攻打北京,没有成功。崇祯二年,也就是15年前,皇太极领兵数万攻打北京,也没有成功。如今,李自成率众10多万攻打北京,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北京陷落。
在通往东边城门的一条街道上,有两个人正神色紧张且匆忙地走着,不时的左右前后观看,像在躲什么人似的。
这两人正是从紫禁城出来的崇祯皇帝和太监王承恩。由于现在的崇祯皇帝是来自后世的陈越,虽然在后世没有经历过逃亡的生活,但也知道此时切不可紧张慌乱漏出可疑的地方,不然北京是必定出不去的,更别想去到南京东山再起。于是对王承恩说道:“大伴放松,切勿紧张漏出可疑之处让逆贼抓了去。”王承恩也是久居高位之人,同时常年处在帝国权利的中心办事,现今如此的紧张只是因为暂时还没有从刚才煤山上面发生的事情缓过神来。此时他听到崇祯皇帝对自己说的话也立即明白了崇祯皇帝所说的话的含义,于是恭敬的低声回答道:“奴婢谨遵陛下教诲。”陈越见王承恩能把自身状态调整的如此之快,心中不由得暗暗称赞。
李自成率领的十几万农民军攻陷北京后没有选择让他们全部进城,而是派遣了两万多的军队进城。李自成为了争取民心,严令部队不许伤害无辜百姓,掠夺百姓财产和骚扰妇女。刚开始的时候这军令被执行的很好,没有士兵敢去触犯,所以现在北京城还不算混乱,甚至有些商铺还在开着门做生意。
此时差不多已是中午时分,按照历史进程,李自成正由太监王德化做引导进入紫禁城,北京的各个城门都守卫森严,只许进不许出。只见守卫北京东城门的有两个士兵正在低声的交谈着,一个叫李大,另一个叫杨三。他们都是前两天李自成部过昌平的时候,从昌平投降过来的。由于他们俩在攻打京城的时候,表现还不错,得到了领头的夸奖,上面派兵进城的时候他俩也在列,只不过是进城守门。只见李大对杨三叹息道:“听说差不多百年前蒙古率领十万大军,还有十几年前建虏几万大军攻打京城都没有成功,想不到今日被我们闯王打下来了!”杨三接着道:“谁说不是呢!大明气数已尽,看来真龙天子就是闯王了。”李大道:“唉,这杀头的大罪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会去造反?自从闯王来了,我们这些平苦农民都不用交粮了,还得到了地主的土地,我决定这辈子跟定闯王了。”杨三也应和道:“对对对,我也是这样决定的。”沉默了一会,杨三接着道:“如果我们也能随闯王进入紫禁城那该多好啊!看看那皇帝住的地方,以后回到乡下又多了一份谈资。”随即沉入到以后回到乡下生活的景象:村里的人都来听自己讲那年是怎样攻打北京城的事,还问紫禁城是不是那样的,或这样的……想着想着杨三就在那傻笑了起来。李大见他这样不由得也笑了一下,然后伸手过去抓住他的肩膀摇了摇道:“别作白日梦了,只要我们能好好的表现,到时肯定可以跟随在闯王的左右的。”
陈越见城门守卫得如此严密,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是出不去的,自己又常年深居宫中,根本不知道现在该往哪落脚。正在陈越惆怅着想着什么时机出城最好的时候,城门外来了一批难民,他们想涌入城内,但被守门的士兵给挡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门外的难民越积越多,嘈杂的声响传到城内令不少行人都停下了脚步往城门外看去。
“这么多难民最好守门的卫兵能守住,别让他们进城来,不然我们可就遭殃了。”陈越听到旁边的一个男子对与他一起同行的另外一个男子说道。陈越也向门外望去,看到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向城门,感到他们随时就能冲击城门到城里来。守卫城门的士兵此时也感到有些惊慌,有个士兵快速的往南面城门方向跑去,估计是去禀告突发的情况请求援兵。
陈越觉得要是难民冲进城来,可能是个能趁乱出城的机会。现在城里疫情严重,多呆一刻生命受到的威胁就多一分。要是自己没死在煤山上,也没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鼠疫的感染上,陈越想想就觉得憋屈。于是对王承恩说:“大伴,估计等下难民要冲进城来,我们趁乱出城去,虽然难度有点高,但我们一定要出城!”王承恩答道:“遵旨。”
过了大概一个时辰,陈越他们在街角的一个不是很起眼的地方一直注视着城门的动静,城门也多了三队士兵把守。陈越想着要是难民再增加下去,城门守卫有可能会把城门关了,到时自己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出城,还有没有命出城也还是个问题。此时的陈越也是有点慌了。
也许是上天知道了陈越的担忧,此时的难民终于按耐不住开始往城里冲了。守卫城门的士兵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关闭城门,而是派兵出去阻拦。第一波第二波和第三波的难民都被守门卫兵阻拦了下来,同时士兵们也倍感压力,但是越来越多的难民还是一直想往城里挤,使得他们终于还是决定关闭城门。城外的难民们看到城门正缓缓的关闭,就疯了似的拼命往前冲。由于要关闭城门,在城外垫后的士兵不是很多,于是就给了难民能冲进城门内提供了条件。
陈越已经以为不能再趁乱出城的时候,想不到难民已经冲进了门洞,不由心中一喜,暗道:真是天助我也!于是立即对王承恩说:“大伴快做准备,待难民冲出门洞到城里,我们就动身。”王承恩也是时刻注视着城门的,听到崇祯皇帝开口,回声道:“老奴就是死也会护皇上周全。”崇祯皇帝道:“大伴别再说死了,那不吉利,我们都要活着,活着到南京去,而且要活得比任何人都要好。”王承恩听到崇祯皇帝说的话,又是一呆,也没来得细想就挺身走到了崇祯皇帝的身前做保护状。
由于守门士兵的瞻前顾后,拦截难民的力度就有所下降,导致这时已经有着些许难民进得城来,随后越来越多的难民进来,最后已经是一股股的人潮进城来了,守门的士兵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已经全部撤出了门洞,只能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
崇祯和王承恩这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向城门靠过去,想着找个薄弱之处混进难民中。正要混进难民人潮中的时候,崇祯怕和王承恩失散了就紧紧地抓住了王承恩的胳膊,因为人潮是往城里涌的,而他们是要逆着人潮往城外去,不一留神就会被冲垮失散,要是被冲倒在地,那结果不言而喻。他们俩为了减少被难民冲撞,只能是紧紧的贴着墙一步一步慢慢的往城外走。
也许这十多米的路,是他们这辈子走得最煎熬最危险最漫长的路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