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多面生活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多面生活 (1 / 2)
        车间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穿工装,准备上岗,杨宇也放好东西,将香烟塞进工装口袋,锁好柜子,来到机器边上。

        刘金祥正在查看机器,杨宇走过去叫了声“刘师傅”,刘金祥直起身,端详着杨宇,说了声:“就是你呀,刚才史主任和我说了,好好干。”

        杨宇取出香烟递给刘金祥,说:“师傅,这烟请您慢慢用。”刘金祥看了一眼,嘴里说着不用,脸上却舒展开来,接过烟放进上衣口袋,然后带着杨宇检查机器、通电、上件、开车,开始加工零件,真正动手的诀窍,刘师傅却不讲了,杨宇只能一头雾水的在一边看着,身边机器的轰鸣声让杨宇很想把耳机拿出来戴上,看着周围工友都没有戴耳机,杨宇畏于世俗的议论,还是作罢。

        不愧在学研班学习过,杨宇总能在刘金祥要做什么之前,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该搬件时搬件,该倒热水时给师傅茶杯里倒好开水,看师傅干活也不多问,刘金祥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告诉杨宇操作要领,想到哪里说哪里,完全没有系统,也可能是他那个年代的工人,都没有系统学习过。

        还没有到下班时间,刘金祥就关了车,带着杨宇走出车间,拿出一包香烟,取出一只递给杨宇,杨宇说:“我不会吸烟。”刘金祥自己叼在嘴里,取出打火机点上,吸了一口,对杨宇说:“车间里人多,事也多,别看我不是干部,在车间说了也顶事,史主任是我铁哥们,你以后就听我的,不会吃亏的。”杨宇听了感觉极其不好,认为刘金祥属于“没文化充老大”一类的,既不像佟工一样,讲解制度、规范,也不像部队里的老班长,讲做人做事,杨宇心里充满了无聊无望还无法排解。

        刘金祥看杨宇靠着大树,抬头看着对面厂房的房顶,不说话不表态,就说了句:“吃饭去。”

        一路上刘金祥遇到熟人,有的点头哈腰,有时趾高气扬,还介绍杨宇说:“这是我徒弟,刚从部队回来的。”杨宇也只好跟着寒暄一会儿。

        到了食堂,人还不多,杨宇跟着刘金祥打饭,最后杨宇把饭票一起付了,钱虽不多,却让人觉得刘金祥不够自尊自重。

        吃过饭,刘金祥和一帮工友玩起了双升级,杨宇在一边看了一会儿。

        在一边的男女工友聊着天,有时开一点半荤半素的玩笑,工作之余这也是乐趣。杨宇走出车间,来到办公区后的小鱼池边上,心里想:在这样的环境工作,时间长了会不会疯掉。杨宇趴在栏杆上,想着以后怎么办,想来想去还只能等待着康程的召唤,康程临别时说过“要努力,争取再立新功”,杨宇决定先适应环境,让自己身心强大起来,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下午仍是在上午那样的节奏下度过的,下班后,刘金祥召集车间几个工友在厂区外面小摊上喝酒,当然是杨宇出的钱。虽然无聊,在酒桌上杨宇还是了解到:车间几十号人有一多半是临时的合同工,干活多的也是这些人。刘金祥家就是附近北刘庄的,有个儿子。听到刘金祥一直在指责前面带过的几个徒弟,杨宇觉得这只能说明刘金祥没能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一天下来对刘金祥的整体印象建立起来了。

        工作毫无趣味,生活却有滋有味,这段时间可以和妈妈吃完晚饭聊聊天,娘俩拉家常能到夜晚九点多,主要是说杨宇小时候的事、然后就是张家长李家短,说的最多的还是催促杨宇早点找媳妇。

        韩月芹觉得谢亚丽不错,长得苗条,还懂事,见了自己总是笑着打招呼,谢亚丽家境也不错,叔叔是支书,家里也有产业,还是高中毕业生,韩月芹觉得和杨宇很般配。

        杨宇自己不是看不上谢亚丽,只是从小到大对谢亚丽太了解了,谢亚丽既不坚强也不灵活,属于小女人型的,自己需要个能守住根据地的媳妇,万一自己出去执行任务,家里能够平安无事。

        后来妈妈再提起这件事,杨宇就对韩月芹说:“妈,我也喜欢谢亚丽,只是找人看过了,她那个身材生不出儿子。”一句话让韩月芹打消了娶谢亚丽的想法。

        另一件得意的事情就是把家里的房子翻盖了。原来韩月芹想着重新要一片宅基地,给杨宇盖个房子用来娶媳妇,杨宇不同意,说要将老房子翻盖,以后和妈妈住在一起,说着杨宇把翻盖房子的想法对韩月芹详细说了,韩月芹心里觉得孩子懂事还会办事,不像村里的其他孩子,盖了新房子自己住,让老人住旧房子。

        韩月芹把杨宇给的的转业安置费拿出来,自己又拿出五千元,加起来三万多交给杨宇,杨宇马上拿出纸笔画起了草图,告诉妈妈,要盖一个像世海哥那样,厕所在屋子里、能洗澡的房子,画出草图给妈妈看,韩月芹虽然看不明白,心里却很高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