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迁都北京 整顿军队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 迁都北京 整顿军队 (2 / 6)
        由于宋朝堪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曾立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誓言并刻于碑上。

        因此,宋代对知识分子(士大夫)及其宽容,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并不会被施以刑罚。

        即便是与君主相争,往往也没有性命之虞,最多就是外方到地方,远离朝政。这点从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境遇上体现得最为典型。

        而浩成对士大夫不重视,但并不贬低。只不过呢,党争这个东西,用得好就变成了帝王术,皇帝也不希望下面抱成一团,对抗皇权。所以浩成对党争一直是控制着火候,只要不是互相人身攻击,为国事而吵即可。

        随即浩成“点了一下”范直清,说道:“老范,你说得,我知道。但是眼下是用人之际,而且虞允文这个人是不会造反,就算要造反,朕也能灭了他!至于崇王,朕这边早就派锦衣卫日夜监视,谅他不敢有异心,朕之所以不杀崇王及前朝宗室,也是给天下人看看,我朝之气度。”

        其实历史上凡是能打仗的马上皇帝,一般不大会担心臣子造反,而是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后代皇帝没能力驾驭这些有能力的臣子,所以才会有明太祖朱元璋杀功臣之说,当然明太祖杀功臣,也有功臣自己的确犯了法而死,这里就不细说。

        这时,吴瑜带着儿子袁靖进来了。这袁靖是靖难之役时,吴瑜与浩成所生的儿子,浩成为了纪念靖难之役,所以就起名袁靖。范直清见过吴瑜之后,便退下了。

        浩成问道:“爱妃,怎么有事吗?。”吴瑜回道:“官家,臣妾带着儿子来看看你丫!谁知道官家在和范大人在议事!。”浩成这时才知道,自从袁靖出生,浩成都没看过,只是出生时,吴瑜派人请浩成赐名,浩成赐名后,便一直没见过袁靖。浩成赶紧走下龙椅,与吴瑜,还有袁靖,有说有笑地逛御花园去了。

        一个月后,浩成召集群臣,提议迁都北京。但是众百官却给出了五个方案,分别是汴京,洛阳,长安,南京,北京。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四大古都,分别是长安、洛阳、北京和南京。

        在上古时期,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重心位于西北,因而往往都会选择以长安作为首都,洛阳作为东都以控制关东地区。到了唐朝之后,关中地区经济迅速恶化,经济和政治重心不断东移,长安和洛阳就失去了作为首都的优势。两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强盛起来,为了同时控制大漠、东北和中原,金朝、元朝选择以北京作为首都。

        而长安坐镇西北,洛阳遥控关东。在六朝时期,南京作为首都之所以是短命,主要还是当时南方经济开发不足,地广人稀,没有充足的财力和兵源。然而经过隋唐、两宋的开发,东南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重心。

        此时定都南京并无不妥之初,并且孝宗时期,虞允文就曾经奉孝宗之命修建南京城,巧就巧在虞允文修建南京城的图纸,就是浩成根据后世所记载的明朝南京城的图纸,当初浩成得知虞允文奉命修建南京城,变主动将图纸送给了虞允文,虞允文看了之后觉得甚好,就按照此图设计建造,却不知日后竟是为浩成的大明朝而准备。

        而南京靠近大海,适合进行海洋贸易。自唐朝以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位于江南的南京和其上下游的采石、瓜洲一起构成的江防体系是保证南京安全的直接屏障。同时,南京自身的地理条件也十分优越。因此,几乎所有占据中国南方的政权都以南京作为首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