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杨镐挟众奏大捷,邢玠密计奏宫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回:杨镐挟众奏大捷,邢玠密计奏宫 (3 / 3)
        万历帝问道:“李如桢,朕听闻杨镐与你家十分要好,在丁应泰的弹劾中可也涉及到了你的五弟李如梅。”李如桢奏答:“回皇上,臣已看过,辽东李氏与杨镐非亲非故,也无书信往来。只是杨镐有意亲近,家父与杨镐从未谋面,兄弟之中也惟有五弟如梅曾与杨镐一道共击胡虏。那杨镐为让五弟立功而鸣金收兵,实为杨镐一厢情愿,擅权行事以作私交,并非我五弟之意,还请皇上明察。”

        王之祯进言:“这杨镐还真是最该万死,屡受皇恩,累官升迁,在汉阳和稷山处事妥当,本以为又将是一精干之臣可为皇上分忧,谁曾想竟是如此不堪,工于心计,竟敢欺君罔上!罪当问斩!”陈矩补充道:“好在此事在军中只有杨镐一人自作主张,否则牵连治罪,军心不稳,必给倭寇以可乘之机。”

        司礼监掌印田义再请治杨镐欺君之罪并令张位、沈一贯入宫接受勘问。万历帝对杨张沈三人的行径虽怒气难平,但此事牵连内阁,对万历帝来说实在左右为难。杨镐治罪事小,严惩内阁则难以抑制百官,施以薄惩也难以服众。为妥善处置,万历帝将此事暂留中不批,以等待内阁首辅赵志皋上疏调解,转移矛盾。

        此时内阁之中张位与沈一贯二人也已尽知此事,怨愤难平。张位怒骂杨镐胆大妄为,不堪为臣,久久不能平静。沈一贯说道:“如今杨镐治罪事小,我等阁臣恐大祸临头,揣摩圣意、私拟圣旨、包庇罪臣、受贿结党这任何一项都是大罪,都是被杨镐这小人牵连。”

        “此事其中内情,他们不知,并非是内阁擅权行事,与结党营私更无关联。但此事不好申辩,那些言官都会争着上疏弹劾。”张位叹道。

        沈一贯自语:“弹劾我们的事要说是事实倒也是事实,难就难在这里。不过此事牵连内阁,皇上想必也是左右为难,我猜测皇上现在也在想法设法为我们遮羞,此次应当有惊无险。”

        张位怒道:“又在揣摩圣意!如今大错铸成,不思悔过请罪,还在这里侃侃而谈,哪里有阁臣该有的样子!如此做派又怎能为皇上分忧!”

        沈一贯笑答:“那照次辅所言,此次我们应当痛陈己过,奏请引咎去职,弃皇上于不顾!皇上令我们担任阁臣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平衡朝局,助皇上梳理天下。”

        张位指责道:“沈阁老真是大义凛然啊,显得我倒小气了。举荐杨镐的是你,你沈阁老空有满腹经纶,政务才干。却任人唯亲、玩弄心计、贪权受贿,虚誉圆滑。力荐小人担任要职,妄猜圣意私拟圣旨,如今惹出大祸如何收场!”

        沈一贯听罢反责道:“次辅也别把自己摘的那么干净,我举荐杨镐不假,次辅您也附议力荐啊,我妄猜圣意之时次辅也是深以为然,这私拟圣旨怎么就成我一人之事了?收受杨镐贿赂时次辅您也并未回绝,当时怎不见次辅如此明辨是非?”

        张位怒不可遏:“奸佞小人,一丘之貉!我之过错我自会向皇上上疏请罪,天下悠悠之口尽可指斥于我,即便身败名裂也不可使皇上为难。是去是留自由皇上圣断!而他日奸臣当道,老夫断言必死无葬身之地!”

        沈一贯怒从心起却旋即平复,自思此时并非相争之时,坦然一笑施礼赔罪道:“也罢也罢,我与次辅都已是这般年纪,不该争吵。同为阁臣更当合舟共济。次辅方才指责的是,是我不甘不忿强词夺理了,我自当改过自新。此事因我而起,我不避责,更当反思。次辅所言发人深省,老夫绝非奸佞小人,而行事确有奸猾不当,非我本心。但还请次辅此时万万不可急于上疏请罪,不妨先与首辅相商如何,言语冲撞之处还请次辅切勿挂怀。”

        张位见沈一贯如此说,怒气其实已消大半,自思此时也当以大局为重,不当意气用事,自也回礼赔罪。与此同时杨应龙也亲率播州兵流劫四川江津、南川诸邑,袭击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侵扰湖广境内四十八屯,万历帝震怒,但也因朝鲜战事胶着而暂行搁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