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铃声一响,紧接着就是刷刷刷卷子翻动的声响。监考老师站在讲台上,再给考生几分钟的挣扎时间,但终是要交卷。教室外头已有了嗡嗡的说话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响,是一场煎熬以后情绪的集体大爆发。何苑就在这一群考公的学生之中,她推了推瓶底厚的眼镜,笔在手中打了一个转,微黄的脸漠然,两腮泛红,稚气未脱。
公考大约是从五六年前开始流行起来的,至于考研、出国留学的兴起,还要再晚个几年。那时打开电视机、报纸,都是耸人听闻的消息:今年又有近百万人报考公**,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五!一个县级市的税务岗位有上千人共同竞争!一群人头破血流往一个圈子里争取,撞破了头,血溅在独木桥上,铺成了别人的红毯。竞争虽然残酷,公考却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就好比读完高中要参加高考,读完大学理所当然要参加公考一样,想要试一试运气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这些都是对毕业于二、三流大学的学生而言的。一流学生的世界他们看不到。
当然,每个时代总有许多争取自由的人,他们保持着异常执着的警醒,在求索自己的道路上达到忘我的境界,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多数人早已被父母求安稳、保平安的苦衷说服了。独生子女的时代是缺乏狠劲的时代,在家庭庇佑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什么都缺乏一种强烈的所望,他们脑袋空空,习惯被推着向前走,沉浸在简单单纯的快乐之中。何苑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她的性格和思想与所有的独生子女一样,对多数人的选择缺乏拒绝的能力,她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身无一技之长,虽然时常有迫切逃离的冲动,但她明白那仅仅只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冲动,她并不愿意去闯荡江湖,因而做出这个选择没有过多的挣扎。但她又极不想承认自己的随波逐流,想要保持孤独的觉醒,这种矛盾的怀疑的痛苦总是没有任何预兆地闪现,突袭她的心房,好比梅雨时节犯的关节炎,一阵一阵如蚂蚁啃噬的不适感,刺得她心慌意乱,甚至不知所错。她总想为自己的冲动做些什么,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做,她就被这无可阻拦的巨大矛盾团团包围着。
她从考场出来,周身一派沸腾。报纸上说,今年的冬天是历史上最不冷的一个冬天,十月底还有人只穿着一件衬衫和薄外套,羽绒服还压在衣柜的最里端。风吹到人脸上,又轻又软,暖烘烘地挠人。何苑穿过一群群围在一起讨论试题的考生们,加快了脚步,她只想快点离开。她本来就想快点离开这座南方的城市,那种永远散发着发嗲一样软糯语调的方言,就像女人献媚的蛇腰,夹杂着数不清楚的暗示和陷阱。在这个城市待了四年以后,她蓦然发现自己无比渴望回到出生的西部小城。那里才是她的城市。
学校大门口熙熙攘攘,挤满了在考场外等候的父母,他们看起来个个喜气洋洋,满面的笑容。何苑是个高度近视,虽生着一双圆滚滚的大眼,视力却很一般,她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眼镜架贴在高挺的鼻子两侧,留海盖住额头,一看就是个听话学生的模样。她眯了眯眼,看不清晰攒动在栏杆外头的表情,不过明天的报纸会将他们脸上的每一个毛孔,额头上的每一条青筋都严谨地记录下来,一切细密可见。但这样的表情不会出现在她父母的脸上,永远不会。
一个人走在回学校的路上,沿着河岸向南,过肩的长发在风里翩翩起舞。河岸两边长满了过膝的荒草,风一吹,草一倒,露出绿油油的湖面,和谈情说爱的小情侣,景色依昔如常。路慢慢地变窄,终于不再向前延伸,前面没有了路,却一眼望不到头,看不到到岸,宽阔的湖景让何苑的心情变得舒畅恣意。湖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粗壮的枝条彼此交缠,婉转延伸向澄净的天空。吹来一两阵轻风,太阳马上要下山。两个月后,她也将离开这里。
王欣玫是在何苑回来参加面试的时候,才知道女儿参加了公考。她脚下一顿,惊地将拎在左手的包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好像有什么要说,又不知道说什么。但她很快从这突如其来的此消息中缓过神来,蹬了皮鞋,抱怨道:“不知道先说一声啊!”用的是万分烦腻的语调,扭身拨了个电话,推掉了牌局。何苑回来也是临时起意,自知理亏,她也懒地扮一个体贴的孝顺女儿,由着母亲说了几句,放下行李就回房去了。靠长窗的沙发上坐着一家之主何天明,他向女儿闭上的房门飞了一眼,手中的报纸一颤,内心抑制不住的狂喜,女儿能去考公务员正是他所希望的,不然一个大学生毕业出来能干什么,找不到工作别人会怎么看他这个做父亲的?肯定是要说他没有能力,连女儿的工作都安排不好,到时候老脸要往哪里搁?一听女儿过了笔试,还进了面试,闷烧着的希望之火蹭蹭上窜,他挺了挺拔腰板,强烈地感受到明确的胜利就在不远处。但他没有说话,父亲的形象应该是沉默严谨的,这是祖祖辈辈留下的形象,王欣玫剜丈夫一眼,她总是煞费心机地想用自己凹陷的双眼去撬他的嘴,但很少如愿。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