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回 朝歌城王孙退敌 阴明山弟子惊世 (3 / 5)
少年智退百万雄兵的事很快传遍诸国,无人能想到一个年纪仅仅十五岁的孩子,竟然能肩负社稷、于敌国王帐中舌战而不失使臣风度。王孙满的名字,被天下人所景仰。
王孙满,当今周王之孙,姬姓名满,字已不可考。那年之后,仿佛于世间蒸发一般,再无人知其行踪。喜的是朝周王室诸位王子,没了王位之争;忧的是天下百姓,唯恐少年死于暴病或权杀。
可叹王室血亲冷漠,尚不如百姓淳厚。
王孙满并没有遭遇意外,他看透了权势、看透了人性,也看透了诸国之所以来援并非真的尊王攘夷,乃是名分与职责;同样看透了楚王并非安心回朝,乃是计较利益得失,此后必将卷土重来。
而这一切,都只是当权者的私欲罢了。
十五岁的少年只身游历诸国,二十年博闻广学,终在三十五岁时归隐阴明山阳明窟中。却未想自己于山下战乱中救下的婴孩,又重新将他卷入这世间纷扰。
周生,字何详,既是生在周天子土地上的孩子,又逃得大难,身世之究竟又何必详查?安安稳稳过完一生便罢了。
王孙满尽心抚养,倾尽所学,此子甚是聪慧,王孙满又时常带他游历,待及冠之时,天下才俊无出其右。无奈心性好动,不喜山中清净,常常望月空叹,神思缥缈。
王孙满长叹一声,便放他下山了。正如自己厌恶宫廷、权势束缚一般,既然此子志不在修学,又何苦将他禁锢于山中?
怎想周生方才下山五年,已然成为北燕权臣,只手遮天。王孙满闻讯哭笑不得,远离权势的他,居然培养出一个权臣。而更让他啼笑皆非的是,这周生竟然还举荐来两个年轻人来阴明山拜师。
王孙满本欲拒绝,看到周生信件后,他又换了想法。原来这两个孩子并非官宦子弟,所要拜学的内容也非权谋兵法,乃是诗文与礼乐。王孙满明白周生之意,北燕以武立国,虽国力不俗,但文礼之学远不及其余诸国。若想国运长久,这文昌武运缺一不可。
于是大鼎360年初春,花甲之年的王孙满收下两名弟子——冯康,字子健;黄辽,字德远。二子修习五年,下山归燕后,北燕从庙堂到江湖文运非常、礼乐卓殊,就连朝周当朝太宰,也会因礼乐不明而向二人书信求教。
短短几年,二人便在北燕创立了自己的学派,冯康之学派因奉行文理之学被称为“理家”;黄辽因著《礼乐春秋》、奉行“心内有礼,心外无乐”,被称为“礼家”,甚至这一时代因礼家和这本著作,被称为“春秋”。
诸国士子不畏路途艰险,纷纷涌入北燕求学,一时间北燕国力大盛。
天下也渐渐知晓这两位大家师从阴明山、阳明窟中的高人,便尊称王孙满为阳明子。无奈阴明山甚为广阔,许多士子无缘拜见阳明子真容,不然不晓得要面对多少跪在云梦庐前的求学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