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药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药 (1 / 2)
        我的曾祖,也就是我的太爷,名叫张为公,之所以叫做张为公,听起来感觉像是个奋斗在革命一线的人物一样,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倒不是说他是什么国家公务员或者是什么革命先烈之类的,而是他的名字是取自于《礼记》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而不止我太爷的名字取自这里,我祖太爷张大道和我二祖太爷张行的名字也取自这里。

        张为公这一辈子,用他大儿子,也就是我大爷爷的话来说,就是“老实巴交一辈子,临老儿临老儿也是个土里刨活的命。”其实我大爷说这话是有些底气的,毕竟他年轻那会儿,干过村干部,干过镇干部,干过民兵连长,甚至还在抗美援朝那会儿给志愿军送过弹药和粮食。后来虽然在运动那会儿被整过,但是好在命硬,抗住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有后边这些故事。

        没错,这些故事大多都是我大爷给我讲的,当然免不了有夸张的地方,当初我是当做神话故事来听的,但是等我真正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特么可以完全写成一本《鬼吹灯》那样的冒险和离奇并存的故事集。

        如果说这个故事真的需要有个开头的话,那就是从我太爷张为公这里开始。

        那一年我太爷十八岁,大好的年华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享受,当然那个时候人们的享受也无非就是有吃有喝有女人,吃喝这种事是人人都需要的,但是那会儿没有吃好的要求,更多的是吃饱。

        至于女人这方面嘛,那会儿刚解放没几年,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优生优育这方面,十五六岁结婚的小夫妻不在少数,但是用我大爷的话,就我太爷这样式的,估计四十岁都娶不起二婚的寡妇。

        原因很简单,穷。

        那个年头的人就是这样,信息流通速度几乎可以用“蜗牛”来形容,“隔河不下雨,十里不通风”这种话不是说给学生听的,是真实存在的,人们的思想和信息的不发达造成了物质方面的匮乏,这在那些有些乡土情怀的人们里显得更加严重。

        当然也有穷则生变的,所谓的穷则生变也是对那些有头脑的人说的,但是很明显,我太爷不在此列,一天到晚只知道埋头苦干,干的还没有什么章法,累的贼死地里还没什么收成。

        倒不是说他笨,而是说他真的没有做生意的头脑,而且当时的人们大多数也都这样,说的难听点,现在的每天上下班的人不也是这样的吗?

        但是这不是他穷的唯一原因,除了上述问题以外,他还有个重病在床的二叔。说是二叔,实际上是他自己的亲爹。这个事我们放在后边说。

        那么说所有的人都像我太爷张为公这么呆吗?肯定不可能,最起码在我们村就有这么一个聪明人,刘守才。

        刘守才不是我们村的原住民,算得上是外来人口,毕竟我们那边靠着山海关,离着东北比较近,哪怕是现在也算得上是比较有名的移民城市,来自东北的外来人口相当的多,据说占百分之七八十,而且像刘守才这样能从东北跑来关内做买卖的人,一般都是有点本事的,所以刘守才的外号叫做“能人刘守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