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为何读书 (1 / 3)
台上打盹的赵先生不知何时已经睁开眼睛,看着堂下,不言不语,眼里不时闪过几分意味深长,见王凡不怒不恼,虽是坐立不安,眼里却也多了几分坚定,慢慢变成几分自然,水到渠成,最为完美。惊堂木与木桌碰上,堂上如凭空起了一道惊雷,耳朵嗡嗡作响,堂下少年纷纷正襟危坐,上课了。
赵先生拿着书,缓缓踱步而来,半晌,问了一句:“为何读书?”堂下少年眼中疑惑,只是不敢开口,纷纷环顾四周。先生又问:“为何读书?”课堂上陷入寂静,显然无人愿当出头鸟。先生再问:“为何读书?”还是一片寂静,少年陷入思考,半晌,折扇少年站起身来道:“禀先生,学生为百姓而读书。天下太平已久,我赤国国力强盛,威震八方,无人敢犯,天下看似一片太平,然官场已如同朽木,腐败滋生,治理混乱。去年洪灾,我青山郡辖下枫林县却无粮赈灾,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我父亲派人彻查,县城大户人家粮多仓少,存放不善,粮食多已生霉,父亲一怒之下砍了几百颗脑袋,开仓赈灾,活了无数百姓,传为美谈。若能考取功名,必治下严明,如我父亲一般,辖下百姓安居乐业,为我赤国茫茫山河尽一份绵薄之力。”
赵先生点了点头,示意坐下,并无夸奖也无斥责,折扇少年有些失望,只得坐下,闷闷不乐。
前排一黑衣少女起身道:“人类起于蛮荒,与山中野兽并无分别,幸得圣人教化,知晓仁义礼智信,人方为人!女子天生势弱,我赤国便无女子为官之先例,我自记事起,便喜好读书,起初不为功名,不为做官,只为明事理,辨是非。却遭家中胞兄耻笑,说女子便该学些琴棋书画、女红刺绣,无才便是德,我心生不服,偏偏不信女子便天生不如男,我前来读书也是向家中证明自己。”
赵先生赞赏的看了一眼,便示意她坐下。黑衣女孩坐下之后,便仰起脖子,骄傲看向四周,做挑衅状,四周无人敢与之对视,月末考核,无人能从黑衣女孩手里拿走第一。赵先生扫了一眼四周,问道:“可还有人知自己为何读书?”赵先生见无人应答,随手指了指王凡,问道:“王凡,你为何读书?”
王凡正在发愣,猛然听见赵先生呼喊自己,便慌忙站了起来双腿不小心蹭到书桌,痛得龇牙咧嘴,却只得恭敬站直,迷茫的看着赵先生。周围的少年噗嗤发出笑声,折扇少年更是用手捂住嘴巴,憋得满脸通红,若不是在课堂上,早已捧腹大笑。
赵先生也不恼,再次问了一句:“王凡,你为何读书?”王凡也不思考,直接开口道:“我娘说读书人一字千金,是好人,我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便来读书了!”
赵先生抚掌大笑,用手拍拍王凡的肩膀,双手扶少年双肩用力握了握,示意王凡坐下,转身回到三尺讲台。举着手中书籍,指了指书上文字。
“书中是字,字字千斤,连上为句,句句蕴含道理,可压垮山岳,可截断江河。少年身子骨弱,担不起如此道理,那便不担,道理之重,世上无几人可担,能担者无一不为圣人。小小年纪,却妄想心如大渊,着实不该,风华正茂之龄,便该风花雪月,意气风发,才是少年面貌。十二三岁的身子,耄耋老人的心,人生不该如此啊!”
赵先生说完,背着手转身出了学堂,堂下少年人人沉默,世间哪有如此好事,既生于高墙内,便要去争,不争者下场往往并不美好,人立于潮流内,便不得不跟着走,走慢了粉身碎骨,走得快才能力争上游,有掌控潮流的机会。享真正自由者,怕只有那天上神仙,赵先生说话好无道理。王凡懵懵懂懂,不知先生表达为何?正挠头苦苦冥思,耳边传来话语。
“王凡,你来一趟。”
少年起身,朝学堂外走去,出了门,只见赵先生已走出很远,少年赶紧快步跟上,左转右转,王凡进入赵先生居所。屋内布置简单,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一个书架,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却井然有序,丝毫不乱,王凡看了看,竟有几分赏心悦目之感,心中冒出一句,房间本该如此!
赵先生去书架取了几本书,轻轻抚摸几下,放在王凡面前。
“你不识字,便成不得真正的读书人,此为几本启蒙书籍,先生给我的,现转赠给你,如有不懂可前来问我。”
王凡接过书籍,捧在手上,宛如当年捧在手心的小狗,很轻又很重。王凡轻轻把书籍放在桌上,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多谢先生传道授业之恩,王凡只要活着,必不敢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