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入书院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初入书院 (1 / 3)
        昨夜下过雨,书院屋檐上偶尔还滴下一两滴雨滴,此时天色还不明朗,阴沉沉的,像极了书院大门前守门的老人。

        王凡站在门前,微微叹气,神情凝重,全身肌肉紧绷,像是被空中狩猎的老鹰盯住的蛇,院门牌匾上“上善若水”四个大字正是老鹰的眼睛。

        王凡学啥都快,天性聪明,至少在外人看来如此。小时候镇上孩子打鸟用的弹弓,王木匠在王凡三岁那年做了一次,从此以后镇上孩子的弹弓都出自王凡的手。当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从怀里掏出一把新弹弓,镇上的稚童会崇拜的看着他,孩子们拿着弹弓跑开了,王凡会笑,咧着嘴,眼神清澈,这可能是世间最美好的风景了。

        那个在镇子里顶着烈日寻找合适木杈的孩童,没人会在意,偶尔会小声的说一句傻子,又赶紧蒙住嘴,生怕谁听了去,环顾四周发现没人后,摇头晃脑,随即脸色一变,估摸着想到自家孩子不争气,做不得那人上人也就罢了,连玩也玩不过别人家孩子,越想越气,回去又是一顿胖揍。

        不明就里的孩子会哭,隔壁邻居会从院里的围墙伸出头,好言好语相劝,灯熄了,竖日一切照旧。这大概就是人心了,你孩子一日认识五个字,我孩子一日认识六个字,嘴里骂骂咧咧,眼神却透漏出几分自豪,比当年的自己强,要是听说别人家的孩子一日能识十字百字,就不高兴了,聚在一起,小声反驳,牛皮吹破之类的等等,日子长了,慢慢的也就认了,只得回家揍孩子,日复一日。

        镇上的大人们也慢慢知道王凡天性聪明,当然也谈不上举一反三,倒背如流。每每王凡给自家孩子捣鼓出新玩具,大人都会夸奖王凡两句,什么“天生神童”“为什么不是自家的种”之类的!

        言语大抵是世间最不值钱的玩意儿,几分好处能换几箩筐好话。仿若说几句好话,可还清泼天大恩,人心里有明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心里也能好受些,如鸵鸟一般。古人云,君子一诺千金,若人人为君子,这个王家镇上的少年早就富可敌国了。

        秦仙告诉他,世上话语多不可信,读书人例外,真正的读书人一字千金,也作一字千斤。王凡笑着问道,千斤是多重,秦仙想了一想,读书人说一句话能比咱们房子重,谁也搬不动。

        打那时起王凡打心里害怕读书人,比房子还重的话,倒了岂不是能压死人?小镇里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唯独怕李先生,如老鼠见老猫,远远躲着,渐渐王凡好像琢磨出某种规律,李先生笑着说话的时候,没事,一旦生气,便很可怕,有次王凡远远的听见一声打十大板,那个倒霉孩子三天没能出门。

        起名为凡,王木匠决定不让孩子读书,至少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之前,十二三岁大小的贪玩孩子之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学了王木匠的手艺,娶上一门媳妇儿,做不得大富大贵之人,凡之一字却也十分契合,王凡没读书识字,镇上大人也能以此找到一些安慰。

        不知这里的读书人是否和小镇李先生一样,全身紧绷的王凡握了握拳头。书院里传来琅琅书声,偶尔咬字不很准确,却也带着无形的气力,能直落人心最深处,少年正要提步的脚又收了回去,站在门前不动了。老人微微点头,拂手示意管家退去,车轮与地面接触发出刺耳的轰隆声,少年此时却闭上眼睛,仿佛画中人。

        耳畔书声起初如溪流叮咚,太阳升起,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孱弱溪流变奔流大江,奔腾于少年心间,带着少年一路奔腾,开山,劈地,挟带无穷气势,去向不知几亿里远的天地。这一刻,王凡仿佛明白了,何为母亲说的一字千斤。耳畔书声渐弱了下去,少年惊醒,张了嘴却无从说起,只得看向看门的老头。

        旁边的老人拿起烟斗,站了起来,伸腿就是一脚,少年跌进门内。地上还有水渍,锦衣沾满了昨夜的雨水,王凡抬起头,看见一双黑色靴子,靴子的主人身穿锦衣,手拿折扇,黑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戏谑的眸子盯着自己,透着一丝兴趣,却令人很不自在,宛若王八家的狗见了猫。少年起身,随手拍了一下身上,擦着折扇少年的身子往学堂去了,折扇少年用手里的扇子指了指狼狈的少年。

        “狗改不了吃屎,泥腿子哪怕披上锦衣华服,还是泥腿子。天上的鸟闲暇时会清理羽毛,乡下耗子只知道在土里刨食吃!”

        周围响起附和声,折扇少年便更高兴了,大手一挥,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味道,言道晚间青玉酒楼他请客,今日心情好,需美酒佳肴方能尽兴,不醉不归,说完目光斜视作挑衅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