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六大宗门的动静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六大宗门的动静 (1 / 2)
        三个月前,中洲之地昭阳城中,一位须弥圣境的弟子偷偷下山喝酒,醉了之后,便开始说胡话,却没想到这和尚迷迷糊糊之中竟说出须弥圣境在谋划一件天大的事情。那就是须弥圣境已经有了《道诀》的消息,并且说这《道诀》的消息就在九宫山上鹰愁涧内。

        有人以为这只是那和尚酒后的胡言乱语,不足采信,所以消息未曾被广泛传播。谁知道那消息传出之后,没有三天,九宫山上便现出七彩祥云,恰好落于鹰愁涧内,消失不见。这还不止,夜间九宫山上时时传来龙吟凤鸣之声,鹰愁涧内溪水倒灌,向上奔流,如此异兆,非止一端。不由得人不信,这《道诀》的消息就在九宫山上鹰愁涧内。

        消息自此再度传开,距离神机阁阁主张天陵的推断已经过去了四**。各大宗门领袖分别传信须弥圣境询问此事,无奈之下,须弥圣境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得到了一些关于《道诀》的消息,只因为不能确定,是以未曾通传。如今,《道诀》的消息十之八九可以从九宫山上鹰愁涧内找到一丝端倪。作为东道主,须弥圣境诚邀各门各派各宫各殿前来中洲须弥圣境所辖之九宫山上探寻。

        这件事情便在天下五洲引起了轰动,各大宗门皆是派出精锐赶往须弥圣境九宫山所在之地。

        北海冰宫作为北海洲的守护宗门,圣尊叶落迟派出他的关门弟子楚天荷率领着一众师兄前往;南离洲则由圣火殿的圣子任千秋带领着队伍赶往九宫山;须弥圣境这边的代表则是了劫禅师的大弟子无贪和尚为首,先行去了九宫山上布置;道门也在中洲,所以很晚岳凌霄才派遣大弟子萧平山、五弟子张平仁、六弟子吕平涧、七弟子楚白一块儿去了九宫山;东洲青木宫由于三十年前的变故,年轻一辈中并没有什么杰出的豪杰人物,所以宫主慕容少白亲自领队前往;西域昆仑洲极乐殿也是派出殿主普渡禅师座下大弟子见性和尚赶往中洲。

        西域昆仑洲极乐殿和须弥圣境均是佛门一脉,极乐殿开山祖师和须弥圣境第六代住持乃是师兄弟,后来因为衣钵之争,极乐殿开山祖师觉慧便远赴西域昆仑洲,弘扬佛法,自行开创了极乐殿。极乐殿因为地处西域昆仑洲,偏僻荒凉,修行资源不足,所以实力远不如须弥圣境,但就是这般也成为了六大宗门之一。

        觉慧祖师和须弥圣境第六代住持觉明之间的衣钵之争还是有一段缘故。须弥圣境第五代住持弘法先收觉慧为徒,后收觉明为徒,觉慧代师教授弟子,师兄弟只见关系颇好。只不过因为二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对于佛法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便有了分歧。

        这种分歧在开始并不见端倪,直到弘法为选第六代住持,让一众弟子讲解对于佛法的认知时,才彻底对立。

        觉慧自小贫苦,想要求得什么,必先付出什么。每有所增益,皆是付出加倍的辛苦。所以学习佛法之时,他就认为王座神秀法师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为恰当,人生修行,譬如登山,绝不是一蹴而就,拾阶而上,一步一步前行,方是根本。

        或许更多人觉得慧能禅师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能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但觉慧认为此偈语实则大谬。

        虽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乃是普通人的眼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才是高人境界;但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才是能够返璞归真,顺遂自然的大道境界。

        觉慧认为慧能禅师的偈语也只到高人境界而已,若是沿着顿悟的方向修行,最后只能够根基不稳,未曾经历,未曾有点滴之积累,一朝顿悟只是妄谈。

        所以觉慧在教导师弟时,总是强调让各位师兄弟磨砺身心,不教一日闲过,勤于修行。

        但是觉明并不认为觉慧师兄的见解正确。觉明一直觉得五祖将衣钵传给了慧能便是认为慧能的偈语更具大彻大悟之佛性,至于王座神秀法师的偈语则是“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况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慧能禅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更符合佛法四大皆空的意旨,他本人从一介白身,一点儿武功也不会,到一朝顿悟,成就圣人之位,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而已。

        由此可见,顿悟法门较之渐进法门才更是佛法至理。

        若仅仅只是佛法之争也就罢了,对于佛法的认知不同,自然影响了对于修行的认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