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武医宗师四大派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武医宗师四大派 (3 / 5)
        郑怀贤觉得自己武功较恩师还有差距,而且师父年迈,想照顾师父的生活和饮食起居,尽下徒弟的孝心,所以不肯离去。

        1928年,孙禄堂推荐郑怀贤到一所大学教授国术。他先后在体育会、交通大学、西江体育师范学校等单位担任武术教员,并一边跟师兄孙存周学习孙氏八卦掌。

        数年后郑怀贤武功更加精进,尤其擅长实战,不久被上海大亨杜月笙看中,结为金兰之交,并负责杜月笙的安全和医疗保健。

        1936年,华夏组队赴柏林参加第11届**,在国术表演队的队员选拔赛上,郑怀贤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当选,成为参加**的运动员。

        选拔赛总分第一名的张文广和第二名温敬铭都对郑怀贤的徒手技击功夫钦佩不已,认为同去的所有队员中论徒手技击郑怀贤为第一,论大枪温敬铭为第一,论摔跤张文广为第一,论力气寇运兴为第一。

        这次表演是中华武术第一次集体展现在世界体育大会面前。出赛前,首领蒋总裁夫妇专门在行政院隆重饯行,并合影留念。

        柏林之行非常成功,尤其是郑怀贤所表演的飞叉最为轰动,使现场观看的**赞叹不已。

        从柏林回国后,由于表演成功,技压当场,郑怀贤被当时的黄埔军校聘任为国术教官,连续培训了黄埔军校第17、20、21、22、23期学员。在国术馆中,郑怀贤与师兄朱国福互相交流,彼此的武功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怀贤被中央军官学校聘为教官教授国术。期间,郑怀贤与朱国福、朱国祯、张英振、张英健、周剑南、李雅轩等结为拜把子兄弟,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切磋。

        参加交流的还有徐哲东、洪懋中等武术名家。由于无论是在散手技击上还是在推手上,郑怀贤的胜率常常最高,得到众人的一致钦佩。因此朱国祯、张英健、周剑南、洪懋中等人都向郑怀贤系统学习了孙氏太极拳和八卦拳。后来宝岛的孙氏太极拳主要出自郑怀贤。

        1944年,郑怀贤在蓉城的体育专科学校任教。由于他的八卦掌技击功夫突出,被同道称赞为西南五省八卦掌第一人。八卦掌、飞叉、擒拿被称为郑怀贤武艺三绝,他在西南地区四十余年,以此三大绝艺驰名全国。尤其是八卦掌控人技艺,郑怀贤得孙禄堂真传,运用起来是得心应手。

        而且郑怀贤又善卸骨、点穴、擒拿三大武林秘技,对摔跤和戳脚翻子也有独到功夫,所以郑怀贤的技击功夫非同凡响。

        1956年,由于体育主管部门开展反真功夫运动,武术走向了“高、飘、险、虚、假、花”的道路,研究技击术及其教学已无相应的环境,郑怀贤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即武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