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武医宗师四大派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武医宗师四大派 (2 / 5)
        “这是我随你师爷李定国、赵锦才和郑怀贤学武功,跟随他们行医,根据他们的传授整理的一些医学理论和医案,当然也有我后来自己行医的一些心得体会。”

        郑怀贤?赵锦才?彭巳丁毕竟年轻,对这些前辈高人不甚了解,于是带着疑问的眼神望着自己的师父。

        李毅力看着自己年幼的徒弟,知道他还不理解这本《伤科手记》的珍贵,那可是几代医学大家,一批武医宗师的心血呀!看来自己有必要给他讲讲郑怀贤,不然说不定他就辜负了前辈的一番心血和自己的厚望。

        他说,郑怀贤是他的恩师,精武研医,曾经担任过全国的武术协会主席,是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医学系和附属体育医院的创建人,是真正的大家,一代“武医宗师”。

        郑怀贤出生于新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颇得塾师喜爱,但后来因缴不起学费,读了两年书就缀学了。

        在郑怀贤十岁那年,扭转了他的人生。他家乡的民俗正月十五去火神庙祭火神,因为他家乡白洋淀上芦苇很多,芦苇最怕失火,一旦失火,由于各家的苇垛相连,全都要遭殃。

        到这天,新安城里的少林、五虎、叉会、龙灯、跑旱船、高跷等各路英豪都要出动。其中叉会的表演引起了郑怀贤的浓厚兴趣,舞叉的动作精彩绝伦,让郑怀贤眼花缭乱,一会儿叉从耍叉人前胸滚过,转到后背;一会儿耍叉人左腿抬起,叉从裆下穿过去,又从右腿下穿过来;一会儿耍叉人把叉腾空抛起,耍叉人翻个筋斗,正好叉落下来,接住再耍……

        年幼的郑怀贤看得着迷,第二天就去叉会报了名学习飞叉。到13岁,郑怀贤更是得到“飞叉大王”的李洱庆的亲手教导,并学习冶疗跌打损伤的本领,这样一直坚持了8年。

        郑怀贤经常跟李洱庆师父卖鱼、耍叉兼卖跌打损伤的药,由于他耍叉的本领非常高超,招来了很多买鱼和买药的顾客。

        1918年,他被途经这里的武术名家魏昌义看中,经师父李洱庆的同意,被魏昌义收为入室弟子。郑怀贤跟魏昌义学习了3年的戳脚翻子。后来魏昌义年迈,见郑怀贤戳脚翻子的功夫已经出类拔萃,便将郑怀贤介绍给他在北京的好友魏金山,郑怀贤又跟魏金山学习3年鹰爪翻子。

        由于郑怀贤人聪阴,魏金山不仅教他武艺,还教他接骨的本领,并把他推荐到“虎头少保”孙禄堂那里。于是郑怀贤又拜孙禄堂为师,继续深造武功兼习医术。

        在孙禄堂的精心教授下,郑怀贤的武艺得到极大的提升,不但在太极、形意、八卦、擒拿、飞叉等方面造就了一身过硬武艺,而且其医术医理更加系统完善,尤其是还得到很多罕见的骨伤科药方。

        1926年,郑怀贤已到三十而立的年龄。恩师孙禄堂对他说:

        “你可以出师了,不用再跟着我了,自己去闯天下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