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嗣皇帝(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嗣皇帝(14)
  转眼间就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的冬天,八十九的太上皇除了“健忘”等小恙,身体倒没有大毛病。太上皇对自己的健康仍然很有信心,对于嘉庆帝和大臣们要为他庆祝九十大寿的请求,太上皇并不领情。九十岁庆祝什么,到一百岁时再庆祝吧,太上皇对自己活到一百岁信心十足。太上皇是这么一说,但聆听了三年训谕的嘉庆帝明白这话不能当真。于是嘉庆帝和满朝文武大臣再次“奏请庚申年恭举太上皇帝九旬万万寿庆典”,并列举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出来。这下太上皇没法再拒绝了,“不得已姑允所请”,只好答应于庚申年举行庆典。但太上皇特意强调“一切仪文,俱照康熙六十年、及乾隆五十五年朕八旬万寿典例备办。毋得稍有加增,致滋华靡。”庆典的一切事项,都按照以前的样子举行,一点儿也不要增加,以免造成铺张浪费,有损太上皇勤俭节约的形象。圣意已决,群臣开始分头准备,好在时间尚早来得及。

  嘉庆三年十一月冬至后,太上皇忙于筹办军务,“以勤致疾”,累病了。但依然坚持“训政无倦”,“召见臣工如常是日”。进入腊月,太上皇已经病得起不来了,御医诊断是“感受风寒”也就是得了轻微的感冒。

  嘉庆四年(1799年)农历正月初一,嘉庆帝和诸王大臣都来给太上皇拜年,太上皇虽身染小恙,却还能如常坐在御座上接受朝贺。初二,太上皇的病情急转直下,陷入昏迷。初三的早晨辰刻,实际统治中国六十三年,八十九岁的太上皇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

  《清史稿高宗本纪》对乾隆帝的一生功过作了全面的评价,说他“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倖,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前面是夸赞乾隆帝的功绩,中间是感慨他执政时间之长,后面批评了他晚年倦于政事,被权臣玩于股掌,终至晚节不保。

  伟人谢幕,旧时代从此彻底结束。“转正”的嘉庆帝终于可以从幕后走到前台,开始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新时代。

  三年的“实习”,让四十岁的永琰拨开迷雾,看清了他所继承的大清帝国已是“千疮百孔”。但这三年的时光,也让他积蓄了力量,是时候秀一下肌肉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