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嗣皇帝(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嗣皇帝(2)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康熙帝对弘历的评价是“此儿命贵重,福将过予”。

  这段美好的时光并不长,多半年后,康熙帝“龙驭宾天”,弘历的父亲胤禛出人意料地成为“九王夺嫡”的最后胜利者,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民间一直传说,康熙帝是因为想让他最为看重的皇孙弘历有机会成为皇帝,才将皇位传给弘历的父亲胤禛。此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在《朝鲜李朝实录》中就记载,胤禛继位不久,在京朝鲜使臣就听过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康熙病危时对阁老重臣马齐说过,“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而在雍正帝(胤禛)传位给乾隆帝(弘历)的遗照中也说道“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这也是雍正选择乾隆继位的法理依据之一。

  乾隆帝终其一生,对于圣祖皇爷爷康熙帝,始终是敬爱尊崇。六十年后,乾隆还写诗深情而自豪的回忆这段往事:“即今步履偶借扶,那复腾跄健如昔。白头宫监消磨尽,只有岩松足为质。左右无人知此者,六十年遥迅瞬息。而我勿言更谁言,永勋惕乾酬祖德。”可见,康熙帝对其影响之深。

  乾隆帝在治国理政、个人修养等方面,处处以康熙帝为榜样,学习和效仿这位圣祖仁皇帝。有意思的是,乾隆对祖父康熙帝念念不忘,却很少提及父亲雍正帝。

  正是出于对祖父康熙帝的热爱和尊重,乾隆帝才会早继位之初,就对天许诺,干六十年就退休,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越康熙帝在位的时间纪录。

  一诺千金是君子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品行。君无戏言,更是对皇帝的言与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了就要算数,即使心中的默祷。诺言虽然没有说出口,但上天听见了,祖父康熙帝的在天上也听见了,就一样必须坚决执行。否则不仅上天要降罪天谴,爷爷的在天之灵也不会答应。何况,乾隆帝在一次与人论战中,没能控制住情绪,将这事儿泄了密,搞得尽人皆知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北上盛京祭祖,盛京就是现在的沈阳市。回京途中,有锦县生员金从善在路旁跪地进递呈词,劝谏乾隆帝建封储君,册立皇后、纳谏施德。乾隆帝读后,大发雷霆,怒斥金从善是“狂诞悖逆,为从来所未有。”,并连下上谕,对金从善呈词中所提问题逐一批驳,其中对为什么不设立储君,解释尤为详尽。乾隆帝先是回顾了康熙朝“再立再废”太子的惨痛教训,认为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明立太子,必然引起心术不正之人的“献媚逢迎”和“设机构陷”,导致政局纷争,派系林立。若不立太子,则众皇子之间没有身份的区别,即使有“坏人”想要“依附觊觎”,也会因没有目标而作罢。鉴于此,雍正朝改行秘密建储制度,效果颇佳,实现了皇权平稳过渡。接着,乾隆帝谈到,为了不“务虚名”而“滋流弊”,他也要实行秘密建储。早在乾隆三**他就“遵皇考旧例”,将储君人选“密书封识”,虽“不明示所定何人”,但此事“谕知军机大臣”。所以,乾隆帝”,认为“是朕虽未明诏立储,实与立储无异。”

  金从善因“妄肆诋斥”“罪大恶极”被大学士们议奏凌迟处死,乾隆帝下旨,从宽改为斩绝。

  杀了金从善,乾隆帝依然不解气,数日后,又颁布上谕昭告天下。除了再次阐明不明立太子的原因,针对他贪恋皇位,不肯立储的传闻,乾隆帝解释说,在他登基之时,就曾焚香告天许诺,说皇祖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他不敢与之相比。若上天保佑,他能活到八十五岁,那时他在位六十年,一定要将皇位传给太子,自己”归政退闲“。因为这事儿从未公开,大家都不知道,所以才胡乱猜疑。

  这下好了,人们再也不说乾隆帝贪婪皇位了,但是在位六十年“退休”,也被公开,不得不执行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