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东征洛阳出奇谋十七
李世民不愧为情商极高之人,话说得很委婉游转。李靖也是领悟力极高之人,他已完全懂得了李世民的话意:不是我李世民不给你机会,而是我那死脑子老爹还记恨着你啊,也不太相信你的忠心,顾忌着你呢。
这话就像是来自天山之巅的极寒之冰,一下就冷却了李靖心中那刚才还热血沸腾的一腔如火激情。
人生走错一步,大多时候就算你再努力上十万步,也很难有机会重来。
人生就是如此的残酷,它绝不会因为这个人是个好人善人,而多给一次机会的。更何况还有岁月这把无情而对人人公正的杀猪刀,你错一步,错过的不单是机会,还有那追不回来的青春岁月。岁月这把无情刀,一旦捅了进来,就算要不了你的整条命,但也足以让你血流满地,废掉你半条命。
这时候的李靖就是处在这种无情的岁月中,他已年仅半百了。作为一个要在战场纵马沙场的战将来说,这个年龄已属高龄了。有的时候,他自己都在怀疑人生,自己这一生还有机会吗?是的,机会,这个年龄,他迫切的需要机会。
没有机会,空有一身本领何用?可是,机会有岂是说有就有的。
没有机会,又能怎样?唯有坚忍,唯有更加的努力,做好一切自己暂时能够做好的事情,才能可能再等到那如流星一般飘忽不定的机遇。
李靖的心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了,泰然道:“单凭秦公吩咐。”
李世民点头道:“刚才我和房杜二位商量了下,我们既然如此大张旗鼓地奔到了这里,就绝不能空手而归。现在虽然没有机会,但我们自己必须去寻找机会,发现机会。”
成功者总是善于寻找机会,发现机会,利用和抓住机会。失败者一般只会怨天尤人,看着机会像岁月一样溜走,一去不返。
李靖笑道:“只是不知秦公想要什么样的机会?”李世民笑而不答,道:“我听君集说,靖公有一大爱好,那就是每到一新地方就喜欢四处的逛逛,不知这次是否有逛出一些新收获来?”
李靖已经懂得了李世民的意思,道:“别的收获没有,不过李靖倒是发现了一个用兵的绝佳之地。”
李靖是一个极为重视和善于运用地形排兵布阵之人,而且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李靖兵法记载有:凡战之道,以地形为主,虚实为佐,变化为辅,不可专守险以求胜也,仍须节之以金鼓,变之以权宜,用逸待劳,掩迟为疾,不明地利,其败不旋接踵矣。\t
李世民眼睛一亮,顺便扫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一眼,笑道:“我就说靖公定是有心之人吧。”能够知人识人用人,李世民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毒辣的看人眼光,确实也堪称千古伯乐。千古一帝总有千古之才能。
李靖道:“离此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名叫三王陵的地方,此处虽然不大,但却是古树参天,密不见人,里面就算藏兵万人,也难以觅其踪迹。”
房玄龄道;“不错,三王陵,因山为陵,因里面埋葬着东周周景王,周悼王和周敬王三位君王而称之为三王陵。”
杜如晦道:“只是这三位君王都不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李世民道:“何以见得?”
杜如晦道:“就说周景王姬贵吧,他是周灵王的第二子,灵王死后继位。在位二十五年。他在位时,百姓过得是穷困潦倒,政府捉襟见肘,就连宫室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国乞讨。据说有一次,他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独独晋国没有?’荀跞的随员籍谈答复说,当初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赐以礼器,目下晋国又忙于对付戎狄,送不出礼物来。姬贵于是列数了王室赐给晋国的土地器物,讽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就是‘数典而忘其祖’。这里虽说晋国有些不地道,但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只有自身强大富裕了,才会得到他国的尊重。周朝,在春秋初年王室还能赐些土地器物给诸侯,这时却只能靠向诸侯乞讨度日了,这天子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
李世民笑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看来从这三王陵中,也能悟出一些天下兴衰的道理来。”
杜如晦道:“正是。至于周悼王姬猛。景王在位时,因长子太子寿早死,就立姬猛为太子。但景王又宠爱庶子姬朝,于病重时要大夫孟宾扶立姬朝,姬朝没来得及继位,景王就病死了。景王死后,贵族刘卷、单旗将孟宾杀死,仍拥立太子姬猛为王。姬猛继位后,姬朝很不甘心,就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乱,争夺王位,刘卷被打败逃跑了,单旗保护着姬猛待在王宫内。姬朝的党徒乘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单旗突围而逃,姬朝的徒众挟持着姬猛追赶单旗。半路上,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出了姬猛,护迎他避于王城(河洛阳附近)。不久,派兵护送他回都城。不过可惜同年十月,姬猛就病死了。”
李世民道:“都是兄弟相争,内斗惹的祸。”任何事情说他人容易,李世民说这种话的时候,又岂会想到自己也会步入周悼王姬猛的后尘,发起了惨绝人寰的玄武门之变。
杜如晦继续道:“是的。周悼王姬猛死后。兄弟相争,内斗的故事还在继续。周敬王姬匄是周悼王姬猛的同母兄,姬猛虽死了,但姬朝还在。所以周敬王上台后,无时不刻不想灭掉姬朝,好回到王城(之前的洛邑)。而此时的姬朝已经在王城自称天子,因此时两位天子并立,于是人们将姬朝称为西王,周敬王又称为东王。在晋国的帮助下,周敬王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击败了姬朝,回到了王城。姬朝战败后逃到了晋国的死敌——楚国那里避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