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千古名阵六花阵十 (1 / 2)
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升为尚书右仆射,正式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呼风唤雨的重臣,执掌朝政大权,到达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
褚遂良永徽六年(655年),在是否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的斗争中,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强烈反对任何废黜王皇后的企图,试图阻止武则天的阴谋。
唐高宗李治无奈,只得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以及褚遂良进官商议废后立后之事。褚遂良发了一通议论,给皇帝泼了一瓢冷水。而他的那种不要命的态度——将官笏放在台阶上,同时也把官帽摘下,叩头以致于流血——更使皇帝大为恼火,让士兵把他强行拉了出去。而坐在皇帝后边的武氏则恨不得立刻将他处死。
在关键的时候,善于迎合旨意的李勣却说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这一来既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也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等人推入了悲剧的深渊。
这也是李勣一生的最大的错误,害人又害己,光宅元年(684年),李勣之孙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于是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
武则天在唐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最终被册封为皇后,褚遂良也被武皇后赶出朝廷,发配到潭州任都督。
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贬到蛮荒之地——遥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显庆三年(658年),禇遂良在爱州带着遗憾离世,享年六十三岁。
至于郝瑗,自然无法和褚亮父子相提并论。
郝瑗本是金城一个小县令,当时薛举的上司。郝瑗造反,纯属赶鸭子上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被逼罢了。
当时龙溪盗匪猖獗,作为金城令的郝瑗便指派金城校尉的薛举率领招募而来的数千士卒前去征讨,却没想到这下倒是引狼入室了。
薛举父子倒是真有两把硬猪mao刷子,三下五除二便收拾好了附近散沙一般的盗匪,更要命的是,还入了伙,一并收编了这伙盗匪。
于是,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的庆功会上,变成了薛举的造反大会。薛举忽然翻脸举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囚禁金城全部官员。而郝瑗在薛举的恩威并重之下,半推半就地顺势归之,与薛举一起狼狈为奸,成了薛举的谋士。
人生变故之快,有时当真比女人变脸还快。
郝瑗也算是条汉子,既然反了,索性反他个底朝天,所以力劝薛举称帝,过把皇帝瘾再说。至于明天,那就明天再说吧,谁会知道谁的明天会怎样,更何况身处这乱世之中。
郝瑗此时力争薛举需要抗争到底,也算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倒也算得上是忠贞不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