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4、墨子 (3 / 6)
儒家终极目标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不对!那是思想,服务统治阶级的儒家思想。
在很早之前,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曾子就告诉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礼记·大学》)
换成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儒家是修身、齐家、治国,这三点要素所引申出来的结论便是儒家的终极目标——平天下。
何为天下?——目之所及,凡大川大山大河大泽者,皆为天下!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
既然儒家终极目标是要“平天下”,那么一山自然容不下多虎,于是,兼并便成为儒家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
指望诸侯放下屠刀、和平兼并那是痴心妄想,于是,战争便成为服务这个手段的唯一工具。
“兼国覆军,贼虐万民”,这一切与墨子的和平理想相距甚远。
墨子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他觉得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
于是,他对儒家的“仁”做了进一步改进和阐述,提出“兼爱”一说:如果天下人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那么诸侯间便没有攻伐了,人与人之间相处也和谐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兼爱”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它摒弃了儒家带有宗法等级制的“仁”,既带有“忠恕”含义的“仁政”。
“兼爱”则主张无阶级、无国界的“仁”,既“使天下兼相爱”,这是墨子与孔子的主张最大的一个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