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5、报复 (2 / 6)
正当诸侯们正为顺利摆脱晋国的控制殚精竭虑时,郑国在这方面开了一好头。
在郑献公回国途中,郑国亲晋派、执政大臣游吉猝死,接任他的大夫驷歂()因反对士鞅“铸刑鼎”,于两年后(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灭掉许国,作为公开反晋向齐的开门红,随即对晋国的霸主号令置若罔闻,并向周王室发起进攻。
郑国的望风使舵大家都习以为常,但宋国的反目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刚开始,宋国是主张“事晋”的,宋司城乐祁认为,应该趁诸侯反晋的时候事奉晋国,等到将来晋国安稳了,晋国自然会对宋国有诸多照顾。
司城乐祁的这个想法,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政治投机行为,既然是一种投机,必然会有风险,尤其是这些年晋国的霸道与政策多样化,让这种风险成本大大提升,能否在晋国的政治漩涡中将这种投机变成一种艺术,就要靠敏锐的前瞻性和深远的政治考量。
宋景公考虑再三,决定让司城乐祁亲自去一趟晋国,向晋国示好。
这是一项极富冒险性的工作,因为士鞅上台后想独霸晋国朝纲,干了很多只顾自己利益的事儿,这引起了其他几卿的不满,互相抵触,于是晋国不再像以前那样,政令一体,连诸侯都不知道该和晋国哪家建立外交了,拜错了码头,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很可惜,司城乐祁不具备这种将投机变成一种艺术的能力,因为他是一个极具正义感的人,他没有拜访野心膨胀的正卿士鞅,而是更年富力强的次卿赵鞅。
这次会面很愉快,史载“饮之酒于绵上,献杨楯六十于简子(赵鞅)”,这次会面也成功引起了士鞅的注意,他认为自己的正卿权威受到了赵鞅的挑衅,昔日孝敬自己的乐氏家族有改换门庭之险。
于是,士鞅以执政之身,强谏晋定公,将司城乐祁囚于晋国。
这一囚就是三年。
三年后(公元前502年),赵鞅壮了壮胆,向晋定公和士鞅请命释放司城乐祁。鉴于国际反晋形势进一步恶化,晋定公和士鞅也不得不让步,终于同意放司城乐祁回国。
但这一决定又遭受巨大变故——司城乐祁竟然还没有走出太行山就因病而亡。
噩耗传来,各路诸侯一片哗然,这下晋定公也是有理说不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