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9、王子朝 (5 / 7)
没有任何的记载,说明楚国何时何地收到过这些周室典籍,如果收到……
没有这个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王子朝始终怀着复辟或另立宗庙的期望,因为这批“周典”是王权正统的象征,是治国理政必需的档案资料,更是国家的文化血脉。
在王子朝当“周西王”占据洛邑数年间,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吏及学者仍然恪守其职,等于客观上站到了正统的王子朝一边。因此,当王子朝奔楚之时,这些史官遵从自己的意志,选择携“周典”而与王子朝同行。
相传,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家和史学家老子也是随行人员中的一名,王子朝亡故后便西出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从此隐去。
这些“周典”去了哪里?是被密藏?还是散落?还是惨遭损毁?
不得而知。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批“周典”到达楚地,打破了周王室文化垄断的局面,促进了文化的觉醒,造就了大批思想家,继而学派峰起,百家争鸣,才有了孔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之说。
同时也造就了“唯楚有才”和南阳人文荟萃的历史景观,郭沫若称赞的“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亦所罕见”的张衡即是其一,还有鬼谷子、范蠡、张仲景等均出自南阳。
还有成书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三经”之一的《山海经》初稿,就是王子朝一行人中熟知人文地理的史官,根据“周典”中的夏商文物、图案、盟誓信符,及各方的地理、人口、风俗、祭祀、特产等文书档案为基础文献,编纂而成。
据说这个熟知人文地理的史官叫做计然,他是老子的弟子,计然后来收了个弟子,叫做范蠡,并传授其破吴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的五策便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
珍珠散落于民间,会结出更多的珍珠,对历史来说,“周典”的遗失是一种损失,但对于整个历史的进程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拾遗呢!
这便是同“《道德经》作者老子辞周退隐之谜”、“世界奇书《山海经》作者之谜”并称为中国历史三大千古文化之谜的——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之周典失踪之谜。
无论如何,随候看在王子朝的面子上,楚昭王一行得以顺利进入随国,并将其安置在公宫之北。
总算是有了一个喘息之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