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9、分兵疲楚 (2 / 5)
战争中的国家之所以衰落,很大程度上并非被敌国武力打败,而是不断延长的运输补给线对粮食和装备长时间的消耗,以致国中空虚,进而无力进行下一阶段的作战,才不得不宣告失败。
二战最大的一场消耗战,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场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当年日军扬言三个月拿下中国,结果打脸了,陷入了“持久战”,国共两军开始避免与日主力相遇,日军就这样活生生的在中国耗了八年。
而荀罃提出的“分兵疲楚”之计,就是典型的消耗战。
具体来说,是以晋国的上军、下军、新军为基础,而将自己的中军一分为三,编入到以上三军中,分立为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
一旦中原有事,或与楚军相争衡,晋国的三支军队就可以轮番上阵,周而复始。这样一来,晋国每次都只须派一支军队和诸侯组成联军出战,而有两支军队在国内休整,时刻都能保持旺盛的战力。
而楚国上下争霸之心强烈,也没有像样的诸侯联军助阵,一有战事往往全军出征,长此下去,楚军就必然疲惫,再难以与晋军争衡了。
若楚国想息战休养,晋国便轮番进攻晋楚争霸的战略重地郑国,迫使楚国派兵救援,不给楚国喘息的机会,这样一来,楚国欲战不能、战之疲累,终有一天也会被拖垮,到时就可以一举击溃。
此计凶狠难挡——不管楚国如何应对,最终都会出局。
“分兵疲楚”的关键在于“不可以争”,通俗点讲就是不和楚军正面交锋,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大规模游击战法,使楚军疲于应付就行了。
荀罃的“分兵疲楚”方案一提出来,迅速得到各诸侯国的积极拥护,只有一个人不乐意——郑简公,准确来说,是郑上卿子驷。
“分兵疲楚”核心任务就是围郑引楚,不与之争,消耗你楚国的国力即可,这与子驷提出的“小国之道”是有利害关系的。
具体点来说,“小国之道”遵循的是“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原则上是谁来顺谁、谁强跟谁,你们不打起来,我怎么知道谁更强大?如果你们俩拉锯似的往我家串门,又不打起来,再厚的家底也会被“敬共”的底朝天,还没等你们崩溃,郑国就先玩完了。
但是子驷提出的“小国之道”这一政策又属于机密,只有郑高层知道,连郑司马子国的儿子、素有“春秋第一人”之称的子产都不清楚,因为此计一旦泄露,必定会引起中原诸国的口诛笔伐。
面对诸侯积极拥护的“分兵疲楚”方案,子驷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至于下一步该如何打算,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