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3、邲之战(上) (1 / 4)
荀林父,姬姓,荀氏,名林父。
这个名字也许比较陌生,不过他出道很早,在晋文公时期便担任晋文公的车夫(御戎),城濮之战的时候担任中行的主持,其后历经襄公、灵公、成公,至晋景公时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可谓五朝元老。
在三军六卿逐渐脱离国君管控,具备独立发展的阶段,荀林父能够在复杂的**中,成为晋国军政内阁的一号人物,与赵盾的提携有莫大关系。
作为权臣的赵盾来说,提携荀林父而不提携本家赵氏,是因为他觉得他的几个异母兄弟没有德性,作死是迟早的事情,自己的儿子赵朔根基又不稳,在其他家族日益强大的情况下,荀林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对待同事像夏天般温暖的人。
在秦晋令狐之战前夕,荀林父就劝阻先蔑不要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先蔑不听劝阻,执意要去。后来令狐一役,公子雍被杀,先蔑不敢归晋,不得已叛逃秦师。荀林父得知后,念及同僚情谊,将他的家人全部送到秦国,避免遭受****。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说,赵盾选择荀林父,也是看中了他顾念同僚之情,相信他以后定能安抚和团结晋国三军六卿,为晋国延续霸业夯实基础,同时也能保护赵氏一族。
荀林父没让赵盾失望,在晋国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旋涡中,荀林父始终秉承和稀泥的方法让六卿势力趋于稳定,但让赵盾没想到的是,荀林父这一性格对领兵打仗来说,却是死穴。
公元前597年六月,荀林父率三军驰援被楚军打了三个月的郑国。
刚到黄河附近,得悉郑国已经同楚国讲和,荀林父身躯一震,便开始犹豫过不过黄河。
如果不渡河,大部队浩浩荡荡的赶来,劳民伤财而返将会丧失威信;现在渡河将直面楚郑联军的进攻,胜负未知,不能拿晋国霸主地位来冒这个险;如果等楚军撤军再行渡河伐郑,也会落得惧楚的名声。
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这个时候,上军将士会提出自己看法,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则、礼仪合乎常道,这个国家就是不可战胜的,建议晋军不渡河攻楚。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士会向荀林父阐述了他的理由:“郑国反复,常怀二心,所以楚国的军队才讨伐郑国,如果郑国顺服了,就赦免他;如果继续背叛,就继续打。讨伐背叛,这是刑罚,安抚顺服,这是德行,此次对郑国一战,楚国树立起来了德行、刑罚。
楚国去年伐陈,现在伐郑,楚国老百姓并没有因为年年征战而感到疲劳,楚王的支持率也很高,这就说明楚国的政令合于常道。
楚军荆尸之阵操练娴熟,步兵车兵配合无间;国家在外征战,国内一切如常,商贩、农民、工匠、店家都各行其职,说明事务互不相犯,各方矛盾都处理的很好。
孙叔敖做令尹,很好的履行了楚国的法典,军队出动,前军以旄旌开路以防意外,中军斟酌谋划,后军以精兵押阵。各级军官能够根据最高指示而采取行动,军事政务无论大小都很完备,这就表明楚军典则运用的很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