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楚堵敖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6、楚堵敖 (1 / 6)
        公元前677年,楚文王死,次年,长子熊艰继位,是为楚堵敖。

        熊艰号为“堵敖”的原因是他继承君位不满五年未尝治国就夭折了,后来的楚君不以王礼葬之,也拒绝为他谥号,但凡这样的情况,楚人“皆谓之敖”。

        “后来的楚君”也就是他的弟弟,息妫的小儿子——熊恽。

        熊恽为什么不给哥哥熊艰谥号?史书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熊艰想杀了熊恽,但一不留神反被熊恽杀了。

        弟弟杀了哥哥,等于说是弑兄篡位,名声不大好,于是干脆不给哥哥谥号,视其为一般封君,这样的话王位也坐的踏实。

        但是我们也要了解一点,哥哥熊艰继位才6岁,死时11岁不到,按照现在的说法小学还没毕业,这么小的年纪能有什么作为?

        弟弟熊恽继位时也不过9岁,竟然以“未尝治国,不成为君”的理由不给熊艰谥号,这会是一个9岁孩子的说法么?

        少年老成,也要等到毛长齐了再说。

        还是先来分析分析史书如何说。

        史书说,熊艰继位后,整日飞鹰走犬,不理国政,这一点我是十分相信的,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整天玩玩打打,那是小孩天性使然;家庭作业很多,没时间打理政事,这也说的合情合理。

        史书又说,熊艰一直忌惮弟弟会威胁到自己的王位,千万百计想除之而后快,这我就不敢苟同了,一个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好的孩子(那个时候确实有乘法口诀),竟然要他去忌惮他的弟弟,这就比较为难他了。

        按照宫斗剧的情节看来,熊大熊二俩兄弟的政治博弈,都由当时的执政者在背后操作,身不由己,与其说是兄弟间的王位争夺战,不如说是楚国权臣之间的你死我活。

        但有一个问题,斗争的权臣是谁?这就是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熊艰继位的第五年(公元前672年),便迫不及待的发动了对弟弟熊恽的****,熊恽事先得知情况后出逃随国。在得到随国的军事援助后,熊恽发难,杀死哥哥熊艰,自立为王。

        这是记录在《史记﹒楚世家》中的事情,原文是“堵敖五年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与随袭弑堵敖,代立,是为成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