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伐申取邓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伐申取邓 (1 / 5)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是苏轼写的一首回文诗。

        回文诗也写作回环诗,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也是诗人心情欢畅时卖弄文采的俏皮之作,表达一种意兴盎然的美感。

        惹是生非的楚楚武王病逝以后,中原诸国喜大普奔,长舒一口气,觉得楚楚武王死了后,中原可以高枕无忧,而楚国就应该和死了郑庄公的郑国一样,国势由盛而衰,因为继位的楚文王熊赀(zī)从小养尊处优,钟情打猎,不喜政事,或者宅在宫中,整天同外教申国人葆申待在一起胡天乱侃、指点天下,由他当政,南方也可以稍微平静一点。

        从楚文王以往的表现来看,那些诸侯们得到的情报很准确,楚文王一直默默无闻,大军出征时自己偷跑去丹地找美女,屈暇死后也没见楚文王找机会露个脸上个位,一有机会便出门旅游,曾经三个月不见踪影,同时保持着一年不上班的记录。

        楚武王公务太忙,也没功夫搭理他,但他的老师葆申还是很负责任的,气的要拿鞭子抽他,他却同老师顶嘴:“我生来便位列诸侯,打不得。”葆申打的轻了,他又嬉皮笑脸:“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

        一脸的流氓劲。

        据说他刚即位没多久,就找到原来献宝的卞和,要走了那块璞玉,后来经匠人打磨,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爱不释手,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成为先秦时期四大美玉之一(战国刘向《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后来和氏璧成为传国玉玺,再后来被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玩丢了。

        从这些的事迹来看,楚文王兴趣广泛,是一败家的主。

        但凡事也有例外。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强调,男孩子从小不调皮,长大没出息。

        人的许多强项都是在小时候培养的——不务政事、不图表现是为了好恶不溢于面,韬光养晦,看似风流纨绔,实则胸有丘壑;流氓匪气是经过了足够的社会历练,看透了事物本质,勇于承受压力、变的成熟的一种外在表现;打磨和氏璧是为了坚持寻求真相,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感觉“坏坏”的人,请一定珍惜,因为表征认知不等于个体实质,楚文王同他父亲楚武王一样,虽表征不同,一个霸气凌人,一个匪气十足,但都是个意志坚强和雄才大略的君王。

        楚文王继位第一年就把国都从荆山之侧的丹阳迁到郊郢,鉴于楚国以后经常迁都,而所迁都城都叫做“郢”,所以这次所迁都城也称为宜郢(今宜城楚皇城)。

        楚武王后期,楚国的大多数行政机构的办公地点就已经设在宜郢,只是一些旧势贵族不愿意搬迁,认为宜郢容易遭到其他势力的攻击,没有丹阳安全,楚武王也乐此不疲的经常跑到丹阳去祭祀祖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