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1、楚武王 (1 / 6)
楚国东北有一国,叫做罗国,又称罗子国,传说发源于罗地(今河南罗山县一带),是祝融氏吴回的孙子陆终的第六子季连之后,为夏商时代芈姓熊氏的一个分支,和楚国同祠堂。
不仅同祖,还同呼吸共命运,简历极其相似。
殷高宗时,武丁大肆征伐夏朝的残余势力,很不幸,楚部落也成为了扫黑除恶的对象,被迫迁至淅川的丹阳一带。
罗部落是楚部落的分支,自然受到牵连,也遭到同样的打击,便西迁至今甘肃正宁县东二十里的罗山。
由于罗部落距离周京较近,影响周天子发展经济,便侵迫罗迁走。这时,楚部落向罗部落伸出橄榄枝,于是罗部落越过秦岭,沿着淅水一直南行,在今荆山西北面的房县落脚,并依附于楚。
后来,楚部落为保周公旦而遭受周王朝打击,罗部落恐殃及池鱼,及时的撇下了兄弟,向东走出山林,迁至汉水之滨的今宜城县西二十里的罗川建城。
罗国和楚国有相同的命运,又有相同的祖先,应该是关系比较铁的,但事实证明他们俩兄弟不和气,像一对鼓槌一样——一个要上天,一个偏要入地,当楚国虎视中原时,罗国便同汉阳诸侯的随、唐等国联姻,一同阻止楚国扩张。
在屈瑕伐绞时,罗国曾派探子伯嘉打探楚师情况,准备同绞国一起夹击楚师,后来因为情报搜集的不准确而打消此想法。
俩兄弟做到这个情份上,也说明血缘已淡,没多少感情可讲,公元前699年,楚武王觉得罗国有二心,迟早会被他阴一手,便令屈瑕为将伐罗。
屈瑕,本名熊瑕,楚武王之子,因被封于屈邑,遂称屈瑕,为屈姓先祖。四百年后,屈姓出了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政治家——屈原。
接到楚武王命令,屈瑕备好一切即将出行时,斗伯比忙拉住因为伐郧灭绞而常常目空一切、走路打飘的屈瑕,告诫他罗国虽小,但实力不凡,此去一定要小心行事,谨慎出兵,防止罗国使诈。
自信满满的屈瑕哪里还听得进斗伯比说什么,心不在焉回应其伐罗一事胸有成竹,令尹多虑了,不出一月必将凯旋归来。
一般说这话的,我们都认为是不算数的,就和说改天请你吃饭一样,一改就改的没影了。
送走趾高心浮的屈瑕及其军队之后,斗伯比马上就去晋见楚武王,并对楚武王建议尽快增派援军以接应屈瑕军(“必济师”)。
楚武王心想目前有无援军可派,你难道不比我还清楚吗?此番率三军出征,已是倾全国之力,屈瑕有勇有谋,灭掉罗国丝毫不费吹灰之力,难道还需要派援军?便对斗伯比摆摆手,拒绝了斗伯比的建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