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东征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东征 (1 / 5)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克殷三年后,走向他的最终归宿——死亡,时年五十四岁,其子周成王姬诵继位。

        由于周成王年幼(十三岁),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旦惟恐周成王年纪太小,当政恐诸侯不服,于是发扬劳模精神,亲自摄政治理天下。

        “摄政者,代行天子之政也……”

        一般听到“摄政”这两个字,总会不自觉的把它往贬义词上归类。因为上面那句只说了一半,还有前人总结摄政后果的下半句:“……如王莽者,是为皇帝自隐也。”

        在权力的诱惑下,摄政者挖空心思谋私利,摄着摄着,慢慢的便崴正了——自己做皇帝。

        不过这种情况在周公身上不可能出现,毕竟宗法制度的起草人是他,有这种天下为公思想的人不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何况新上任的周成王是姜子牙的亲外孙,而姜子牙此时正在王宫喝茶。统领王宫的卫戍部队总管叫做姜伋,姜子牙大儿子,周成王亲舅舅。所以,周成王很安全。

        但是这位周公也太敬业了,是个急性子,估计做法有点不妥,摄的政有点过,抱着周成王直接坐上王位面见大臣(“践阼而治”),让这帮朝堂下的大臣是朝你磕头还是朝周成王磕头?

        最让群臣受不了的是周公大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政策不透明,随便写个东西盖个章子就当正式文件下发。

        尤其是周公的几个亲兄弟,他们觉得江山是咱爹打下来的,辅佐周成王按说兄弟们都有责任,凭什么你周公就一肩挑?更何况但凡涉及周成王问题上,周公也都暗箱操作,不搞民主集中,每次开会兄弟们聚会总是吹胡子瞪眼睛,不欢而散。

        周成王对周公的意见也很大,请了很多家教,整天书房学习,足不出户,没有娱乐时间,学不好还体罚,每次几个叔叔来看自己,周公都横加阻拦,真不拿自己当外人。

        久而久之,诸兄弟意见达成一致——莫非周公想要篡位(“公将不利于孺子”)?

        这也不怪诸兄弟会有这种想法,西周以前没有人摄过政,经验不足,前车之鉴不多,心里没底。管叔年纪最大,按照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周公主动要求摄政,除了引起猜疑,没有合理的解释。

        这一切都被帝辛之子武庚看在眼里。

        春秋战国期间,许多国家被灭,多是采用“灭国不灭祭”的做法。先秦古人,对先人是崇拜的,他们认定一个国家可以灭亡,但应该保留其宗室庙祭,用以祭祀先人。如果没有祭祀,这些国家的先人必流浪于天际之中,将怪罪征服者,必降灾于他们。所以,先人一定要有人祭祀,不能斩草除根,否则,这是十分令人恐惧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