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礼仪制度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礼仪制度 (1 / 6)
        周武王建立周国后(史称西周),以“敬天保民”为核心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制度改革——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

        四种制度的实施,让周国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影响了中国长达三千多年。

        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

        武王灭商后,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划地盘。

        造反是一项高危活动,不是图表现尽义务,不然那帮人跟你图什么?于是就和军师姜子牙、弟弟周公旦等商议,把中原分成若干个侯国,分封给在建国大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功之臣。并让这些侯国环绕周国,像包粽子一样把自己紧紧的包住,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可以防止外敌入侵。

        同时规定各诸侯可以拥兵,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年终述职、考核);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士,天子也有权过问。

        后来统计,武王一共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个,同姓之国三十八个,异姓之国十八个。

        比如武王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分在卫、鄘、邶三国。

        之所以拿出这三国过来说,是因为有一个地方处在这三个国之间——殷商旧都朝歌。

        当时武王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实行殷人治殷的方式,封帝辛之子武庚为侯,管理旧都朝歌,并将商朝遗民封给武庚,“殷人大悦”。

        而这三个国的主要目的就是监视武庚,叫做“三监”。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事,史称“三监之乱”。

        封地也有讲究,血缘较近的,封的地方就好,异姓的,封的地方就远。

        不仅远,还有生命危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