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朝廷给的和欠的竟然是一样多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朝廷给的和欠的竟然是一样多 (4 / 4)
        “廷纶兄别总是为朝廷考虑,我这也都是为西路南兵着想,说实在的,你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到去吃敌台储备糇粮的地步的,军官都有朝廷额外分发的配给粮,我大哥在广东还领着另一份军饷,我家两兄弟都当兵吃粮,就算在义乌老家有老母要赡养,怎么都不至于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

        “我今日来寻你说这些话,着实不是为了我自己一人,我只是觉得,一个人站在高处的时候总要为低处的人多想想,更何况,你我是靠自己爬上去的,并非生来就是站在高处的人,要是你我当了武官,就自以为高了一等,反过来欺压曾经一起同吃同住、并肩作战的兄弟,岂不是失去了当年为国从军的本心?”

        陈蚕又沉默了起来,蓟镇专门分发给将官的配给粮也是由于朝廷格外看重蓟镇要塞而出台的优惠政策之一。

        朝廷一般配给蓟镇将官的军粮,主要以粳米和粟米为主,而相比来说粟米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但是为了迎合南方人的饮食习惯,配给南兵将官的一般是粳米,配给北兵将官的是粟米或是粳粟间支。

        这项政策落到了实处,逐渐就演变成了朝廷须每月将军官配给粮全部折算为银两后,连同月饷一并支付给将官。

        而根据万历十六年的蓟镇粮价,粳米每石能折银二两,粟米每石能折银六钱二分一厘,因此即使朝廷欠了名义上那一两五钱的月饷不发,陈蚕和吴惟贤仅凭这一项将官配给粮的优待政策,依然能活得相对潇洒。

        在这一点上,后来满清的八旗和此时的明廷倒是一脉相承,受朝廷亏欠最大的总是底层士兵或者包衣阿哈,至于这些亏欠能不能得到弥补,左右得看上头有没有人替他们向朝廷发声。

        “我不是不想为我们同乡的兄弟打算。”

        陈蚕思索片刻后开口道,

        “只是戚少保不在了,即使咱们想向朝廷反映,也找不到渠道啊,你是知道的,总兵官尽管名义上尚居三司之上,但是无论是军务、后勤还是词讼,皆要与总督、巡抚,及镇守太监共同商议才能做出决定,军镇总兵虽然相对于都司卫所有节制之权,可以文制武却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啊。”

        吴惟贤道,

        “我自然知道地方军政一向是由‘三节帅’互相制衡,不过咱们先不提这些高官,我就想问问,职责仅为主管咱们蓟镇西路的李如柏李副总兵难道也不为被拖欠军饷的南兵说句话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