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唐卷 第四章 王式的光环 (3 / 3)
唐宣宗李忱刚上任,内忧外患,正是用人之际。当然要提拔下发小,不久就调王式到晋州(今临汾市)当刺史(省长),从从四品到从三品,连升两级。
王式运气有点背,熬得苦尽甘来,一到晋州走马上任,晋州附近又发生很严重的饥荒,导致农民成饥民,只得到处去流浪,都跑到城里来乞讨。这种情况下,本来政府应该马上组织赈灾工作,但晋州邻近的所有县城官员怕不好管理,竟然不让饥民进城。只有王式可怜饥民,对得起这乌纱帽,展开救助安置工作,救活了几千饥民。为此,年底考核评了个“善最”(德操称职)的高评价。
在省长岗位上干了十一年,王式治理晋州严密戒备是出了名的,当时有个特峨胡的部落也发生大饥荒,准备抢劫汾河、浍河一带地区,听说王式在晋州,都不敢过境,并告诫其部落“晋州刺史还是避开的好!”
对老同学王式的政绩,唐宣宗也比较欣慰。在公元858年,就把王式提为安南(治所在今越南河内)都护,去收拾前任都护李琢留下的烂摊子。
没错,就是越南。唐朝以后,中国永久失去了越南这片领土的占有权。但在当时,越南还是属于中国,属于唐朝的一个藩镇。
安南局势不是很稳定,时不时有**武装(蛮兵、恶民等)开展恐怖行动。王式到交趾上任不久,有一次刚坐下来吃晚饭,**武装分子就来围城,吆喝着想诈开城门。夜色中也不知道多少人,手下就赶紧劝王式撤退先。可王式很淡定的一边吃饭一边说:“我一走,城马上就守不住了。”于是不理会手下劝阻,继续享用晚餐。
慢慢吃完后,王式抹抹嘴,穿上衣甲,在亲兵簇拥下来到城头,命手下立上将旗,自己就在旗下边悠哉喝茶边指责叛军。这口才比得上诸葛亮,还真就把叛军给骂走了。(想必是叛军看到王式这么悠哉,认为城中有准备,不敢攻城。)第二天,秋后算账,所有叛乱分子全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
前任都护李琢为了加强城防,就在交趾(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周围用木头围了栅栏当城墙用,由于以前木头没有很好的防腐措施,容易朽坏,所以每年又以此为名目向当地百姓收税(加征岁赋),作为修补城栅的费用,顺便狠狠收刮一票,充实自己的小金库,把当地百姓整苦了。
王式到任后,做了几条利民利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t减少百姓压力。改用不易腐坏的芍木(十多年保质期),又疏通护城河,河边种上刺竹、荆棘,这样既巩固了城防,又免了百姓的岁赋,减轻了百姓负担。王式这招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第二、\t镇压打击当地**武装的一些暴动。如地头蛇洞蛮杜氏家族,那是从隋朝以前就养成的蛮横、骄纵、不服管教还欺压政府的毛病。用了招离间计就被王式击溃,酋长杜守诚战死。这招打击了当地武装的嚣张气焰。
第三、\t缓和蛮族的敌对情绪。蛮族为什么对政府这么敌对,前任领导李琢是罪魁祸首。都护李琢属于棺材里伸手—死要钱。自私、贪婪,金钱面前,国家利益都靠边站的。强买洞蛮牛马时,一头牛马仅付盐一斗,按重量比较十斤肉才换一斤盐,跟白送一样。洞蛮肯定也不同意,他们虽然没有什么知识,但不是没有常识啊。这么赔本的买卖谁愿意做?于是大家联合举行**。李琢不怕你闹,一言不合就杀了叫的凶的洞蛮酋长杜存诚,致使蛮人怨怒,自己明着抗争不了,就引导南昭侵犯边境。南诏来了,李琢又找到名目征税加强防守力量,岁赋就是他加征的。王式大棒揍了这些蛮族一顿,但也给胡萝卜,不加税,不强买强卖,缓和了蛮族的敌对情绪。
第四、\t犒赏军士。要知道王式的前任是吸血鬼,再加上安南闹了几年饥荒,士兵基本工资都经常被克扣,更不要说奖金了。王式一来,不但补齐士兵工资,还额外有点活动奖金。这招得到了广大士兵的拥戴。
第五、\t惩治骄横将领,收拢权力。二把手都校罗行恭仗着手上有二千精兵,而一把手都护卫队才几百老弱病残,经常是不经过都护同意就代替发号施令。王式不是好欺的主,找了个理由就杖击罗行恭,把他罢免流放到边塞。
第六、\t遣返藩邦人质。使占城(中南半岛东南部)、真腊(今柬埔寨境内)等周边小国家又开始派来使者,大家礼尚往来。这招缓和了唐朝与周边藩邦的关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