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文景观 (4 / 1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人文景观 (4 / 19)
        东大龙口遗址,坐落在牛圈子沟和大龙口沟出口交汇处,三角地带的土梁上。

        该遗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最宽处约600米。城池座落在南端,呈长方形,东西约50米,南北约45米。

        该遗址,北边靠近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驱车从泉子街向南,途径上九户村,行进7—8公里即到。南面距大龙口沟山口约2公里多。

        凡是从南北两头,路过的车辆和人员,途径“狼头堡”处的天山森林公安派出所,向西面看去,有一片废弃的荒草地,便是该遗址。

        东大龙口遗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边是牛圈子沟河床。西边临大龙口河岸,河岸高出河底十多米,呈陡坡形状。该遗址坐落在,两河之间的三角地带,位置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新疆社会科学院,孟凡人教授考证,此遗址似为当年耿恭将军统兵,征战过的疏勒城遗址。

        附:孟凡人亲笔所写《东汉疏勒城故址》原文

        东汉疏勒城故址

        《后汉书·耿恭传》记载,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耿恭为戊校尉,屯车师后部金满城(故址在今北庭故城之内)。次年三月,匈奴攻金满城。耿恭以疏勒城內有涧水可固,乃引兵据之,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车师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此后朝廷发兵击匈奴,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因而羌亦随军出塞。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大军会柳中击车师,攻克交河城,匈奴惊走,车师服降。于是分兵二千与范羌,从交河城北越博格达山,走唐代的“他地道”(汉至唐代交河至北庭之要道)至今泉子街之路。达疏勒城迎恭,耿恭逐率所部随范羌撤退,与匈奴追兵且战且行,东归入玉门关。上述情况表明,耿恭据守的疏勒城,应位于车师前部王庭交河城相通的“他地道”北口附近,城近山,旁有涧水,地势较高,据车师后部王庭务(乌)涂谷不远。东汉时车师后王庭在山中,称务(乌)涂谷。其方位大概在今山麓树木丛茂,有泉水的千佛洞附近一带,据考调查,在“他地道”北口山前地带,泉子街以南与头道桥之间的西边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遗址控扼“他地道”北口,城西墙外有大龙口溪水,溪水西侧向西北有山路通千佛洞一带的务(乌)涂谷,城北通今泉子街,可直抵金满城。该古城遗址地表仅从夯土城墙等残迹,据当地群众介绍,过去城中常出铁刀、铁镞、五銖钱、灯等遗物,可知古城出现较早,延续时间较长。从古城遗址的方位、地里形势、周边环境,以“他地道”为纽带的交通状况,与交河城、金满城和车师后王庭务(乌)涂谷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看,该古城遗址的前身,在东汉时,似为耿恭据守的疏勒城故址所在地。

        孟凡人2014·7·6

        注:该原文隽刻于吉木萨尔县车师古道景区“车师王宫”的水泥墙面上。

        但是,经过考古工作者,2014年至2017年,三年时间的辛勤工作,奇台半截沟麻沟梁的石城子,被初步确定为疏勒城遗址。

        当然,孟凡人教授的推断,也是疏勒城遗址,考古研究的成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