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刻骨铭心C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刻骨铭心C (1 / 2)
        ———————千百年来,人的随和认真、人的圆滑率直、人的虚伪真诚、人的敦厚凶狠等等等等,为什么总一人一面,自己永远都是自己

        二二八.记得……

        “释无师父!……”

        当火场边响起乡亲们焦虑寻呼声时,已趁歹徒慌乱撤走之际悄悄摸出石隙远远躲在隐蔽处的慧能却于应、还是不应万分犹豫了……

        人是那么善良仁慈,又那么恶毒残忍。歹徒搜山放火过程之中,慧能就已清楚,即便万幸躲过此劫,眼下却再也无法在曹溪继续呆下去了。那王老大人及同门恶类如此阴狠歹毒,此时若应了乡亲们寻呼,谁又能担保今后不给他们带来无妄之灾呢......

        之前,志略兄长曾反复提醒,说对王老大人之类,不必太过认真。他求什么,你就给什么,且这本身也不有违度人随缘佛法慈悲。

        这中道理,自己也再明白不过了。看菜下饭,分人说话,从小我们就受着诸如此类做人做事相同道理教育更不断经验教训,可以说人莫能外吧。但这世上千百年来,人的随和认真、人的圆滑率直、人的虚伪真诚、人的敦厚凶狠等等等等,不照样一人一面,自己永远都是自己吗......

        是不是世上有些道理,人只说说而已,人只清楚明白而已,其于一己做人做事,还真不太相干,更是难有根本改变?

        是不是世上有些道理,一方面展露了人终难受教彻底的心灰意冷,另一方面又更是人可以学习、可以改变、可以期望那满满莫可奈何信心?

        是不是面对圆颅方趾同类更一己深心,善良的人、胸怀广大的人、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人除了于之无怨无悔竭尽心力外,还真就所谓你别无选择天生固疾了呢……

        想夫子虽视人天生就上中下三品更不变君子小人,但他老人家却又始终坚持“有教无类”,更是坚信“我欲仁,斯仁至矣”人之灵明;

        想庄子于人于世悲观失望那万念俱灰至深之处留下的,不还是滚烫滾烫余烬吗~~

        “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锤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不息我黥而补我劓?”

        人被黥被劓根由造物,息黥补劓当然亦根由造物了。因此,道是可学的,人是可以改变的。这种能学能变,不也烝民之天吗……

        “一切众生类,悉皆求己利,当知世和合,则为非常法。”

        佛祖于世透彻,人亦难出其右的吧。但就是于人于世圆融无碍的佛祖,不也在传法过程之中,仍要经历门内门外始终磨难吗……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