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在水一方B (2 / 3)
“这……
慧能兄,这么说吧,玄奘大师当年学到这里对其老师戒贤也曾喟叹:
如讲众生不能全都随缘成佛,可能喜欢《涅槃经》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唐人不易接受啊!
戒贤法师当时便疾言厉色:
得佛非易!这是根本大法,不容丝毫怀疑修改!”
“己锼兄,成佛乃学佛修佛根本所期。既然唯识倡导世人次第得佛,却又断言有人会究竟落空,这岂不是将人刻意拒之门外吗?”
“或许这也是玄奘大师当年疑惑之处吧。
慧能兄,我想这是不是由印度文化传统决定的?”
“印度文化传统?”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天生高低贵贱,一切皆有其种姓不变难变之注定。”
“可己锼兄,佛法之所以在印度产生和兴盛,不就因佛祖强调众生平等,一切在己由己吗?”
“可慧能兄,你也别忘了,佛法乃寂灭之法。
其虽言‘福德之反报,不问尊与华,’却是更谓‘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的吧。
那我存在、我寂灭里的清净之境对有些法我牢执之人,是不是终是难达究竟?”
“对呀,己锼兄。一切寂灭之中,无常而有业果,无我又有轮回,因此谁得业果,谁在轮回,业果何住又如何轮回,还真是问题吧?”
“所以,才有佛在世的十四无记和佛示寂之后教派的林立了。
慧能兄,无著菩萨之所以展开并建立阿赖耶识,就是为了解决各派执有执空之偏颇,并为业果流转真异熟主确立可信所依及所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