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李昭福硬着头皮回杜李 于常委为了亲人巧安排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回 李昭福硬着头皮回杜李 于常委为了亲人巧安排 (3 / 3)
        “熊胖子!”于蕾见熊承继从坡下上来,老远就喊开了。“唐瑞昌同志跟我说,我还寻思认识不认识,原来是你呀,小老乡!”“不是我,还能是谁!嫂子没有跟来?”“来了,在专区。”“也该让她到处转转。”“她自己不想来。”

        这里有个问题:熊承继是山东人,于蕾是江浙人,两人怎么成老乡了。原来,熊承继祖籍湖南,而于蕾当时说自己是湖南人的媳妇,这样他们这两个从来没有到过湖南的人,以湖南人的名义,相互称呼起老乡来了。

        两人往院子里走着,熊承继问道:“李昭福是你什么人?”“我爷,你们山东人叫俺爸。”“你姓于,他……”“我家红生姓李,你忘了。”“是哦。”“你在战俘营待着不好嘛,地方上有什么好的。”“战俘营没人了。再说你都来得,我就来不得了!”

        当年,于蕾和熊承继是在大连遇上的,两伙人都要去北满,因为前方打了败仗,路不通,只得留在大连。入冬前,他们一起绕道朝鲜,历经了不少艰难才到了北满。那次,于蕾是挺着大肚子行军的,所以熊承继知道红生的身世。

        于蕾问熊承继:“我爷怎么就划为地主了?”熊承继说道:“上个月上面来人问秧田事件是怎么回事,我们就把情况如实汇报了。也不知道怎么就算到你爷头上了。”“现在还有什么办法吗?”“你都没办法,我们能有办法。”“地主的批准权在区管委会,我们没权。你们没提出自己的意见?”“上次提出来了没批,这次没提出来批了。”“也不能怪你们,都不能怪,主要还是人均田亩数太多了。现在,还有其他办法弥补吗?”“只有在地主前边加上‘开明’两个字。以前,你不是说李家对革命是有贡献的嘛。你说的是他吗?”“是他家。红生的爸爸出钱买的船票,在上海找人的钱也是他出的。要不是他,我办不成那些事情,我当时就是一个学生,能有几个钱,事情又那么紧急。那就在前边加‘开明’两个字吧,麻烦你去跟清水坪的人说。”

        晚上,在于蕾的安排下,金家台的几家人都过来了,在大厅里,你一句我一句地讲述着金家台的前世今生。见时间很晚了,李昭福问要不要搞点吃的。高兰兰说道:“你这里能有什么吃的,翠娥怀小孩,你怕她累着,喂鸡都不许。还是那句话,王家的甜酒,刘家的鸡蛋,李家的冰糖。还有冰糖没有?”李昭福连声说:“还有,还有。”

        大家吃了甜酒煮鸡蛋,又坐了下来,于蕾说道:“熊组长,我看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我还留一天,明晚你们再过来,好吗?”得到熊承继的回应,于蕾继续说道:“我建议明天白天,你们工作组走访一下上磨山坳的其他人,我呢,由胡亮同志陪同去找一下赵怀德、张丰凯,你看这样好吗?”“好的,这样最好。”

        第二天,于蕾找到赵怀德、张丰凯,了解到他们已经有其他安排,不会因为不种田挨饿,也就宽慰了不少。赵怀德告诉于蕾这事不怨李昭福,也不应该怨恨魏家,事赶事碰巧这样的,谁都不应该怨恨。

        于蕾在胡亮等人的陪同下,在金家台村各处走一走,于蕾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分组,一个是池塘和水渠的规划。一行人边走边议论,这使得大家对金家台村将来的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于蕾说道:“土改最终的目标是把生产搞上去。如果不分好组,不规划好水利,把田分到手了,生产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那样的话土改也就白搞了。把田分了就是**了吗?不是。只有生产上去了,大家的日子过好了那才是**。土改完成了,这些山林和池塘都归了集体,至于这些是归小组还是行政村,要因地制宜。郭家田连同周边的一些散户是一大片田,根据水田使用哪个池塘的水,又可以分为几片小的区域。到底是应该整块统一管理,还是分成几个小的区域管理,这些都应该和大家商量。分田也是一样,不能我在这个小组有一丘田,到那个小组还有一丘田。这会乱套的。”

        晚上,熊承继、唐三赖他们过来,于蕾把一天看到的情况给他们做了介绍,她听取了大家发言后说道:“我们东乡要分成两个县,还有两个乡要划到其他县去。这些都不应该影响我们当前的工作,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土改。人事上有什么变动,上面会来通知的,不要议论,不要打听。我们打仗的时候请示任务是一方面,最后还得听首长一声令下,这样的模式我们并不陌生,都习惯了。金家台村当前除了土改,当然最重要的是土改,但对行政村的建设,以及农田水利的规划也不能停。其实这些工作都是可以配合土改进行,并能促进土改的。所以说这两项事情也应该抓上去。”熊承继赞成了于蕾说法,并准备将这一精神在全乡土改工作会议时向各村提出这一要求。

        黄蔚是晚饭后上金家台来的,她跟于蕾说:“我还是留在杜李。东乡我不想去,其他地方不熟悉更不愿意去。分成两个县就分成两个县吧,这和教书没有多大关系。”于蕾赞赏黄蔚的说法,说道:“今后,遇到困难还是可以跟我和蓝三妹说,我们会想办法帮忙的。”黄蔚表示了谢意。于蕾对接触不多的黄蔚的印象是:黄蔚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其实只要能解决温饱,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无欲无求的。于蕾没有这个认识,她的政治信仰让她很难做回一个普通人。

        正因为于蕾有政治思维,她才会在金家台停这么一天。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李昭福争取一个良好的氛围。她没有动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利用她在南下干部中的关系来做这件事,可见,她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从政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