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 金西京 (4 / 5)
“朱弁羁金十六载,坚贞不屈,高宗诏为‘忠义守节’,有司提议论朱弁之功应晋升数级,但秦桧专权,仅授奉议郎。绍兴十四年四月病逝。其侄孙朱熹写有《奉使直秘阁朱公行状》(《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八),《宋史》即据此立传。
“朱弁留金时所作诗歌,元好问《中州集》收入38首。内容多为反映拘囚生活,感情真挚深沉,风格缠绵婉曲,颇能动人,如《寒食》写道:‘绝域年华久,衰颜泪点新。每逢寒食节,频梦故乡春。’如《春*****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呵呵。这可是真正写咱们平城的诗句。”
“写得不错嘛。”小胡说。
“什么,不是夸赞。”高翔说。
“但我觉得很美啊,平城的春天就是这样,我喜欢这样的春天。”小胡叫道。
“我觉得也不错,大风、黄沙、寒露、暗云,多美啊!”林风说。
“呵呵,还有呢。”万哥继续念道,“有《送春》的‘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颇似晚唐人风调。”
“诗中说北国气候严寒,没有春天花柳之类的景物,迟迟不见春意,待到春意刚来,可春天又过去了。”高翔解释道。
“那是他不会欣赏春天。”小胡说。
“那大概是由于朱弁思乡的缘故吧。”林风说。
“对了,他的眼睛已经被蒙蔽,再美的景色他也看不到。”小胡说。
“金人也赏识朱弁的才德,再没有为难他。大同的达官贵人们都欣赏他的学识才气,屡屡请他为师,为子弟传授汉地的儒学知识。朱弁由此名满大同,在异国为南北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朱弁在普恩寺住了十四年,‘岁在庚戌冬十月,乃迁于兹寺,因得与寺众往来,首尾凡十四年如一日也。’他于金皇统三年(公元3年)记述了普恩寺院(即今天的善化寺)历史与圆满大师重修的事迹。此文于金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刻于碑上。如今这块碑就立于善化寺三圣殿内,也被称作朱弁碑。
“辽末战火波及西京大同,普恩寺和华严寺一样惨遭破坏,‘辽末以来,再罹锋烬,楼阁飞为埃坋,堂殿聚为瓦砾,前日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后又沦为金军屯营之地,屡遭劫难,‘骄兵悍卒指为列屯,而喧寂顿殊;掠臧俘获纷然错处,而垢净俄变;残僧去之而饮泣,遗黎过之而增欷。’直到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六十岁的高僧圆满大师开始组织修整,‘于是寺之上首、通玄文慧大师圆满者,思童戏于画沙,感宿因于移础,发勇猛心,得不退转,舍衣孟凡二十万,与其徒合谋协力,化所难化,悟所未悟。开尸罗之坛,阐卢舍之教,以慈为航,遂其先登之志;以信为门,咸怀后至之耻。’最终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让寺院焕然一新。我们今天看到的善化寺内的天王殿与三圣殿,都是在这期间修建的,之前残留的大雄宝殿,也得到了修缮。‘为诸佛萨睡,而天龙八部合爪掌围绕,皆选于名笔;为五百尊者,而侍卫供献各有仪物,皆塑于善工。膝容庄穆,梵相奇古。慈悯利生之意,若发于眉宇;秘密拔苦之言,若出于舌端。有来瞻仰,莫不钦肃,五体投地,一二同声二视此幻身,如在龙华会上,百宝光明中。其为饶益,至矣,大矣,不可得而思议矣!’”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胡双手合十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