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故居 (3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 故居 (3 / 6)
        前边是条桌,八仙桌,两边各一把四出头官帽椅。八仙桌上立有两块牌子。

        其一是介绍门匾的:

        中国古代自周朝始至明清,历代推举乡里有公德、具威望的人士,首为“宾”,次为“介”,后统称“乡饮宾”。地方逐级上报,由吏部呈皇帝批准,再由地方政府予以颁布、祝贺。儒家传承此制,注入“尊贤养老”的思想。清光绪初年,张霭堂的父亲张鍾(1834-1902)获此荣誉名号,故制匾纪之。“纶”本指官印上面的丝带绳,这里代表官府;“锡”同“赐”,赐予的意思;“祉”即“福祉”。这四个字意谓“感恩官府授予名号,兹将为本家族带来福祉”。

        另一个是介绍中堂的:

        张霭堂早年先担任老字号“恒丽魁”驻天津代表,多结识天津著名商号。1917年,他在平城四牌楼附近创立“云锦章”绸缎庄,于是天津众家商号联名馈赠楹联,以示祝贺。此楹联由寓居天津的清代末科状元、著名书法家刘春霖撰文并书写,其格式为“嵌字联”,联句内含“云锦章”三个字。这付贺联珍藏至令,已逾百年。

        林风和晓彤两人一直默默无语地认真观看着。

        东侧屋墙壁上挂满竖幅书法作品,其中有一副“古石苍松见真性,行人流水皆天机”,落款张世祥。为行楷,朴厚灵动,笔力苍劲。

        西侧屋是放映室,无人。

        西厢房是张霭堂先生的书法作品及练字的碑贴。墙上挂屏多行楷书写,有唐代孟浩然的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还有王维的《酬张少府》,王昌龄的《塞上曲》等等。

        玻璃陈列柜里有张霭堂先生研习的字帖,有《潘岭皋祠堂记》《刘石庵法贴》《郑板桥法贴》《定武兰亭序》《后魏兖州刺史荧阳郑文公碑》《颜师古碑墨脱》《杨孟文石门颂》。还有一篇《祭祖母》遗存文稿,其内容如下:

        “当时习俗,凡长子先于父母去世,则由长孙代替父母为祖父母服丧。这样的长孙,那时还有个专门的称呼,谓‘承重孙’,意思是承担家族繁衍和家庭兴旺发达的重任。刘氏病故后,祭文从孙辈的角度写来,这是符合当时的习俗和情理的。但祭文又只能由颇具文化修养的张霭堂来起草,于是文章从孙辈的角度来写,首先述及其身世,接着叙述祖母的为人处世和艰难生涯,洋洋数千余字。因此,这篇祭文,实际上是张霭堂先生在沉痛悼念刚刚去世的母亲大人,文辞发自肺腑,悲恸之情,溢于言表。

        “此文稿,张霭堂先生长期收藏于书箧中,足见其珍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