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新老丞相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新老丞相 (2 / 2)
        “自陛下起兵一统华夏,再到修建直道,基本上都是关内黔首出人出力,这么多年下来,关内空虚,不堪征发。是以七十万民夫皆从山东征发。由我大秦的长城开始,自西向东,将诸国所筑的长城连接成一个整体,纵横万里,永绝北疆之患。”

        函谷关乃是秦国天险,函谷以东称为山东,函谷以西称为关内,皇帝起兵,东出函谷,历十年之功,攻灭山东六国,纳九州为一体,共称‘华夏’,这期间,山东六国固然死伤惨重,关中老秦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好在天下归一,华夏一体,相比诸国乱战,至少天下黔首不用担心明天会不会被乱兵害了性命。

        只是皇帝的谋略,向来高屋建瓴,直指华夏立足的根本,长城不修,何以拒匈奴?而天下黔首更在意眼前之事,皆在感叹生存艰辛,徭役繁多,苦不堪言。

        是以哪怕李斯说的再好听,可扶苏哪里会信?他这六年可不是天天在军中呆着,无事的时候常在民间走动,游历过许多地方,要不然哪来的诺大名声?

        “先有夷狄,后有匈奴,北疆之祸,历来都是我华夏族群的最大威胁,长城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暂且不说,但七十万民夫一旦征发,会否让我华夏大地民生凋敝、百业凋零才是头等大事,不知李相可考虑到了?”

        扶苏说话的时候,眼神发亮,气度沉凝,看的李斯暗暗叫苦,他知道,今日若不能让扶苏满意,别说他了,就是皇帝那里也不得清净,长公子自小就外柔内刚,极有主见,一旦拿定主意,想让他改弦易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山东诸郡,人多者多征,人少则少征,甚至有些地方不征,通盘考虑,因地制宜。陛下已经下旨,命山东诸郡呈报详情,能否依朝廷制定的方略如数而征、多征或是少征。大约演武过后就能收到各地送来的公文了,届时再划定各郡的具体人数,总体上不低于七十万之数,以保证多处开工,早日完成这件大事。”

        扶苏摇摇头,敲了敲身前的条案:“七十万民夫不是小数,征发之后,壮丁骤减,能否如期耕种?这七十万民夫到了北疆之后,如何让他们甘心效命?而且,山东六国虽然被灭国,但还有不少漏网之鱼,若是借机生事,又该如何应对?”

        “春耕过后,自南而北开始大征,这些人将在九原汇聚,由上将军蒙恬主持,发往各处隘口。陛下已经决定,大事邸定之后择期东巡,震慑天下,宣扬秦法,那些六国遗族不作乱也就罢了,若有生事者,正好一并收拾了。臣所言,公子可还满意?”

        “又要东巡?”扶苏双眉微锁,续道:“劳师动众不说,东巡声势浩大,只怕皇师未至,六国遗族先就望风而遁,暗下黑手。我听闻,陛下此次东巡就有刺客投掷巨石行刺,可曾查明?”

        “已经有了眉目,应是韩国后人所为。”说到这里,哪怕一向自信的李斯也唯有苦笑一声:“据臣所知,这些六国遗族已经暗中结盟,其党羽遍布天下,想要把他们揪出来,殊为不易啊。也唯有陛下东巡,才能调动各处兵马,整合地方加以清理了。”

        李斯都说到这个地步了,扶苏也不好再揪着这事问个没完,只是心中的担忧并未因此消减,叹道:“啧,匈奴这两年跳腾的也挺厉害,匈奴人的首领头曼正参照我华夏之制,设立‘单于庭帐’,征讨四方族群,约莫三五年内就能完成,届时我大秦与匈奴必有一战,当此时刻大修长城,只怕形势加剧,这一场会战要提前上演,不可不虑。”

        “上将军戍边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场吧?”李斯哈哈一笑,摆手道:“如此正要大修长城,逼匈奴南下来战,上将军以逸待劳,正可给匈奴迎头痛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