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人老成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人老成精
        坐在主位上的王绾呵呵一笑:“还有一个好处,陛下东巡,至不济也能让六国遗族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勾结匈奴,借匈奴之兵复辟立国了。大政落定,对错无法分说,这样的大政从未有过,就像我大秦这般强盛的帝国从未出现过一样,我等臣子若是心存疑虑,做起事来未免畏首畏首,反而将这大政落在了空处。”

        王绾之言也不无道理,虽说自幽王‘烽火戏诸侯’以来,天下黔首视夷狄为狼子野兽,但也保不齐那些六国遗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闹出引狼入室,屠城灭国的华夏惨剧来。

        “老丞相所言极是,近日学宫中支持废除郡县,复辟分封者不在少数,声势不小,若是自山东迁来的六国贵胄也支持的话,更难处置,尤其是在陛下东巡途中,极易生变。”李斯这话说的没头没尾的,扶苏纳闷儿,这都是哪儿跟哪儿?李斯朝扶苏拱了拱手,终于说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是以臣大胆猜测,若陛下再次东巡,公子必是监国。陛下深谋远虑,定是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才命公子还朝,演武不过是借口罢了,即便加冠,公子的年纪也嫌小了一些。可唯有公子加冠,才能让群臣效命,上下一心。眼前的打压,不过是欲予而先取尔。”

        看了看低头喝茶的王绾,李斯唯有苦笑,还是这老东西命好啊,公子怎么就和他投了脾气,说话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呢?

        李斯很苦恼,没有皇帝的授意,他是不能也不敢帮助扶苏的,尤其是王绾的例子摆在这儿,一个扩大演武就致仕了,虽说王绾的身体是不行了,让他提前致仕颐养天年也算是体恤老臣了,可这也太突兀了些。

        偷偷的瞧了一眼发愣的扶苏,李斯也松了口气儿,哼,真当满朝文武都是吃素的啊?连怎么征,从哪儿征都问,这也忒欺负人了。现在傻眼了吧?看不懂皇帝的安排吧?

        还是年轻啊,连欲予先取都看不出来,看你以后还跟今天这样似的挤兑人不?

        想到这儿,另一个念头又冒了出来,这扶苏会不会是故意的?越想越可能,这小子跟他皇帝老子长的一个样,连心思也一样,都是坏怂,看起来大义凛然,满肚子的坏水,他是看不出来,但他能挤兑我啊,挤兑的我受不了了,不就乖乖说出来了?

        可这还怨不得别人,换个地方,换个场合,扶苏想挤兑他都难,现在可好,当着王绾这个老狐狸,他这个新晋丞相连缩头都缩不回去,尤为可气的,这老狐狸插话的时机拿捏的太好了,一句话就扯到了自己最得意的大政谋划上,我怎么就昏了头,卖弄起自家的见识了呢?

        失策啊失策,还是被人搔到了痒处,没忍住啊,唉。。。

        扶苏前后一想,怕是被李斯说中了,皇帝东巡,三公九卿当有半数随行,若此时咸阳起了变故还真不好处理,靠信使来回传递的话,什么事儿都得耽误了。

        至于咸阳学宫,那可是大秦最高学府,纳百家经典,立法家之言,是为官学,与之相对的则是各地以及各族、各家的私学了。

        学宫中的学生幼年时接受的大都是私学,毕竟学宫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最近两年才开始招收一些蒙童。没办法,秦以法立国,本就不怎么重视文教,连年用兵不说,还要修直道、建皇陵,再加上刚刚确立的筑长城,想在全国各郡打击私学的同时推广官学,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学宫中人所谓的闹事,就是其中的学子们幼年所学和如今所学大有不同所产生的分歧,由于少年心性,被人稍加挑拨就闹腾了起来,抨击朝政,喊着‘为大秦计、为天下黔首计’的口号,在咸阳宫正门外的校场上大呼小叫,吵着向天子进谏。

        就连多年的咸阳令都觉得头疼,宫门聚集、逼宫乱政,已经能以谋逆论处了,可学宫中的少年非富即贵,若真以谋逆而论,牵连太广,所幸这些少年除了偶有聚集之外,并无其他举动,也算是知道轻重,是以每次都是驱散人群,告诫学宫祭酒严加约束了事。

        皇帝攻灭六国,迁六国贵胄置于咸阳,这其中龙鱼混杂,和六国遗族暗通款曲的肯定不在少数,若趁着皇帝东巡,咸阳空虚的关头,借诸生聚集时骤然发难,惑乱人心,那就又是一场乱局,颠覆谈不上,但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而且,这第三次东巡本就是冲着六国遗族去的,一旦出巡,必然声势浩大,耗时甚久,咸阳这个大后方交给谁来主持?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大半都要跟着东巡,参与和六国遗族的斗争吧?

        以上种种,就需要一个能够总揽全局,压服各方,能在皇帝东巡时牢牢控制局势的人物。

        身份要高,起码也得是三公九卿的地位吧?名分要正,能够被满朝文武接受,仅这两条就没几个能胜任的,北疆局面不稳,蒙恬是回不来了,而山东六国暗流汹涌,遍眼观瞧,处处都是敌人,如此局势,哪怕强如皇帝现在也不得不遵从君与储君不可同离中枢的传统,以策万全。

        直到送走了李斯,扶苏也未彻底回神,王绾抬手指了指扶苏身前的茶盏笑道:“这是赵佗将军遣人送来的百越特产,百越之民称其为‘茶’,提神醒脑,公子可试过了?”

        “学生还未开府,赵将军又是百越主事,哪敢私下见我?”扶苏自嘲一笑,浅尝辄止,点头道:“不错,不错。李斯之言,老师以为如何?”

        “人啊,一上了年纪就不愿再动杀心了,哦,王翦那个老东西是例外。”放下手中的茶盏,王绾起身朝外走,只是步履有些蹒跚,也不避讳扶苏的搀扶,他都致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李斯这次来是问一些昌平君的旧事。当年李信伐楚失败,就是因为昌平君的缘故,非战之罪。后来王翦伐楚,项燕兵败自刎,楚王被俘,昌平君也被处死,项氏一族本该被连根拔起,只是他们早已被昌平君藏匿了起来,眼下山东六国不靖,定有项氏在其中作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